品种名称英引苦瓜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1994年

审(认)定情况1994年通过广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蔓生,生长势强,适应性广,分枝多,以侧蔓结瓜为主。果实浅绿色,肉瘤粗直,长25~30厘米,横径5~8厘米,肉厚1.2~1.5厘米,单果质量约400克。肉质嫩滑、微苦,品质优,果形美观,商品率高,耐贮运,适宜出口及市销。中熟,从播种至初收约50天,可延续采收40~60天。

产量表现

667平方米产量3000~4000千克。

抗性

耐热、耐雨水,抗逆性强,适于夏秋季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华南地区适播期3-8月,直播或育苗移栽,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4~0.5千克,支架栽培,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1200~1500株。宜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长江以南地区均可栽培。

小编推荐

引豆9701


品种名称引豆9701

分类 豆荚类-毛豆(菜用大豆)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来源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从外省引入的菜用大豆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引豆9701属有限结荚习性。株高30~35厘米,株形较紧凑,叶色深绿、清秀,长势较旺,植株耐肥抗倒。引豆9701结荚集中,鲜荚采收期弹性大。春播生育期(出苗--采收鲜荚)73天左右,比矮脚毛豆早熟5天,比台湾75早熟10天,属早熟品种。鲜荚深绿色,白毛,豆荚长4.9厘米,宽1.3厘米,荚大、粒粗、壳薄,二、三粒荚多,出籽率高,百荚鲜重220~230克。鲜荚豆粒蒸煮酥糯,微甜,风味好。老熟时豆荚黄褐色,干豆种皮浅绿色,脐浅黄色,干豆百粒重30~35克。

产量表现:经多点大区试验,鲜荚平均亩产619公斤,与矮脚毛豆相仿。

栽培技术要点:

1. 作为菜用春大豆栽培,露地栽培可在3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设施栽培的可适当提前播种,一般大棚栽培2月初播种,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2月下旬播种,地膜覆盖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亩播6500穴,每穴3株,每亩密度2万株左右。

2. 引豆9701属大粒品种,种子百粒重达30~35克,子叶肥大,下胚轴较细,在出苗时易出现子叶顶土困难而闷种烂芽。因此,要求播种田块土壤疏松,干湿适度。

3. 要注意浅播,盖土要细而薄,厚度不要超过2公分。雨后及土壤烂湿时不宜播种。直播田块要求播预备苗。

4. 施肥上要氮磷钾配合施用,早施苗肥,重施花荚肥。一般亩施纯N10~12公斤,P2O5和K2O各5公斤。肥料不足会导致株型矮小,低产,甚至影响鲜荚商品性。

5. 在栽培技术上注意适当增加密度和早发搭苗架,充分发挥其早熟特性,提早上市,提高效益。

适宜地区 适宜在浙江省作早熟鲜食大豆栽培。

苦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苦瓜,拼音:kǔguā

拉丁学名:MomordicacharantiaL.

别称:凉瓜、癞葡萄、锦荔枝、癞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葫芦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

族:南瓜族,属:苦瓜属

形态特征

苦瓜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多分枝;茎、枝被柔毛。卷须纤细,不分歧。叶柄细长;叶片膜质,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叶脉掌状。雌雄同株。雄花花梗纤细,被微柔毛;苞片绿色,稍有缘毛;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被白色柔毛;花冠黄色,裂片被柔毛;雄蕊离生。雌花单生,花梗被微柔毛;子房纺锤形,柱头膨大。果实纺锤形或圆柱形,多瘤皱,成熟后橙黄色。种子长圆形,两面有刻纹。花、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

原产东印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耐热而不耐寒,喜光不耐荫,喜湿而怕雨涝,一般以在肥沃疏松,保土保肥力强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产量高。

药用价值

苦瓜根、藤、叶及果实:苦,寒。清热解毒,明目。用于中暑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

苦瓜图片

毕引2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毕引2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审(认)定年份2004年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黔审薯2004006

选育单位 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8年从白俄罗斯马铃薯研究所引进试管苗扩繁筛选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生育日数75天,属中早熟品种。株高70厘米,株型直立,分枝、分棵少,着叶稀,叶、茎绿色,茸毛少而短,顶小叶心形,侧小叶3~4对,花冠白色,大小中等,无重瓣,雄蕊橙黄色,不易开花,天然结果率低。

产量表现

在2002年、2003年贵州省区域试验中亩产分别为2064.5公斤和1783.3公斤,两年平均亩产1923.9公斤。比对照费乌瑞它增产49.3%。

品质分析

经贵州省理化测试研究中心测试,淀粉含量26.0%,还原糖含量0.11%。

抗性

抗病毒病,晚疫病始发期晚。

栽培技术要点

1. 精选种薯,留种的地块要及时清除杂株、劣株、病株,确保种薯纯度。

2. 播种时未通过休眠期的,采用催芽处理以保全苗。需要切块播种的必须保证每个切块上有两个芽眼,种植密度,适宜分带轮作,2400株/亩为宜。

3. 施用农家肥1500公斤/亩、氮素2.75公斤/亩、磷1.5公斤/亩,钾2.0公斤/亩。

4. 适时中耕培土、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

5. 适时收获,剔除烂薯,在通风透气环境条件下贮藏。

适宜地区
适宜贵州省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作蔬菜种植。

龙引芦笋1号


品种名称龙引芦笋1号

分类 多年生菜类-芦笋(石刁柏)
学名Asparagus officinalis L.

审(认)定年份2008年

审(认)定情况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

审(认)定编号黑登记2008033

引种单位哈尔滨市龙江生态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山东潍坊引进的英雄一号芦笋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10厘米,株幅30.1厘米,茎数13~18个。嫩茎长柱形,粗细适中,平均茎粗1.40cm,单枝平均笋重18.2~19.8g。嫩茎整齐,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每一分枝高度52cm,笋头圆,顶鳞片包含紧密,且不易开散,笋头平滑光亮,顶端微细,脆嫩多汁。嫩茎颜色深绿,绿色部分可占96%以上。花小呈钟形,淡黄色,果实为球形浆果,成熟后为红色,种子黑色,坚硬,半球形,稍有棱,千粒重28克。在适应区,嫩茎采摘至种子成熟生育日数130天左右。是速冻出口的优良品种。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469.7公斤,较对照品种当地农家品种增产28.7%,200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632.0公斤,较对照品种当地农家品种增产36.0%。

品质分析

Vc含量21毫克/100克,蛋白质含量1.78%,水分含量93.30%。

抗性

对叶枯病、诱病较坑,对根腐病、茎枯病耐病能力较强。接种鉴定结果:茎枯病病情指数8.92%。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前耕翻土地,用温水浸种子24小时后进行催芽,哈尔滨地区可以三月份温室育苗,也可以四月份塑料大棚育苗,苗龄60~70天,苗长20厘米左右时定植。

2. 定植时株行距为30150厘米,每亩栽苗1500株左右,定植期为5~6月中旬。大面积种植时,也可以在5月份露地直播。

3. 定植当年在生育期间每隔2个月就进行一次浇水追肥,以促进幼苗茁壮生长,在降霜前两个月停止追肥。进入正常收获的芦笋,在采收后,也应追施一定量的有机肥,有利于芦笋地下茎和根系发展,通常每年于嫩茎采收结束时,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亩。芦笋对氮肥要求量大,其次是钾肥和磷肥。

4. 定植后及时查田补苗,确保全苗。缓苗后及时浇缓苗水。

5. 芦笋定植后当年不能采收嫩茎,第二年可少量收获嫩茎,第三年才能正常收获嫩茎。

适宜地区
适合北方地区温室栽培。

延引软荚豌豆


品种名称延引软荚

分类 豆荚类-豌豆
选育单位 吉林省延引市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吉林省延引市种子公司从日本引进品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半蔓生,株高1.4~1.6米,侧枝1~2个,茎叶绿色。顶叶卷须,可相互缠绕。白花,结荚部位在植株中部,荚果短圆棍形,绿色,软荚种,肉厚昧甜。老熟荚皮淡黄色,成熟种子椭圆形,种子皱缩,种皮绿色,单荚粒数5~7粒,千粒重230克左右。中早熟。

产量表现:每666.7平方米产量1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属早熟品种,出苗后55~60天可采收果荚,75天收种荚。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亩果荚产量可达500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25%左右。

适宜地区 适应在吉林省全省各地种植。

引茄1号茄子


品种名称引茄1号

分类 茄果类-茄子
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浙品认字第284号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种中心)
品种来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一代茄子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植株生长势旺,株高100~120厘米,开展度40~45厘米,株型紧凑。门茄着生在第九至第十节。花紫色,中等大小。坐果率高,平均单株坐果数约40个。果实长棒形,果型直,果长30~38厘米,横径2.3~2.6厘米,平均单果质量75~85克。果皮紫红色,光滑亮泽,果皮薄,肉质糯,口感好,商品性好。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3000~4000千克。

抗性

抗逆性强,抗青枯病和绵疫病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该品种适宜早春保护地、露地以及夏秋季耐高温栽培,高山栽培,是长茄中的优良品种。播种期根据气候、设施条件,栽培习惯及采收期要求适时播种。

2. 栽植行距60厘米、株距35~40厘米。

3. 田间管理应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加强肥水管理和整枝管理,春、秋季采收期间每星期至少浇水1次,以利果实发育,减少果实打弯。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栽培,最适宜浙江等长江流域一带种植。

春帅苦瓜


品种名称春帅

分类 瓜类-苦瓜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所兴蔬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ZG008,父本G04-4。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春帅为早熟品种,播种至始收75天左右;植株蔓生,生长势中等,分枝力强,节间较短,蔓长3.5m左右,主、侧蔓均可结瓜,第1雌花节位第10~12节;果实长圆筒形,果皮白色,半突瘤,果长28~30cm,横径5.0cm,肉厚0.85cm,味苦,单果质量400g左右;对白粉病和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长沙海参苦瓜,一般每667m2产量3400kg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长沙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2月中旬播种,早春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秋延后栽培5月中旬播种。采用温汤浸种,浸泡4~5小时后置于30℃恒温箱中催芽,待种子破嘴后播于苗床中,并覆膜保温、保湿,当有两片真叶露出时将幼苗分苗到营养钵中。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向阳的地块,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500kg、三元复合肥100kg、饼肥100kg,幼苗4~5片真叶时定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株距35cm,行距180cm,及时引蔓,摘除侧蔓,开花坐果后及时追肥,雌花开放后18天即可采收。注意防治白粉病、疫病、蚜虫、瓜实蝇、瓜绢螟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于长江流域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苦瓜疫病


病害中文名: 苦瓜疫病
病害英文名: Balsam pear Phytophthora bligh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甜瓜疫霉
病原学名: 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甜瓜疫霉
病原介绍: 病菌的白色霉层是它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简单,与菌丝无明显分化,宽1.5~3.0m,长的可达100m。孢子囊无色,卵圆形或广卵圆形,其大小差异很大,人工培养的约为17.3~5213.8~27m,病瓜上产生的孢子囊较大,约为69.5~89.228.6~42.8m,顶部突出扁平,高约2微米。卵孢子球形,淡黄色,表面较平滑,直径10.7~35.m。此外病菌还可产生淡黄色近球形的厚壁孢子。病菌生长发育要求高湿度和28~30℃较高的温度。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苦瓜
寄主英文名: bitter gourd
侵染部位: 叶
症状图:


病害症状: 苦瓜疫病多在开花以前显症。叶片染病先失去光泽 , 后呈水烫状萎凋下垂。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 , 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上述症状早、晚尚能恢复 , 病情严重时则不能复原。仔细观察植株基部变为水渍状发软 , 湿度大时可见病部长出很薄的一层白霉 , 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组织遗留在土中越冬 , 翌年菌丝或卵孢子遇水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 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甜瓜上萌发芽管 , 产生附着器和侵入丝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 , 遇高温高湿条件 2~3 天出现病斑 , 其上产生大量孢子囊 , 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 , 进行多次重复侵染。病菌以两种方式产生孢子囊 : 一是从气孔抽出较短的菌丝状孢子囊梗 , 顶端形成孢子囊。二是由气孔抽出菌丝 , 菌丝分枝 , 在分枝上长出菌丝状孢子囊硬 , 顶端形成孢子囊 ,48 、 72 、 96 小时后平均每 1㎝ 叶片两面产生孢子囊数量分别为 24.2 、 95.3、254.8 个 , 接菌后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在叶面上静止 2 小时后萌发或孢子囊直接萌发长出芽管 , 开始从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 , 菌丝在叶片细胞间和细胞内扩散 , 也有从气孔伸出菌丝 , 再从气孔侵入或在叶面上扩展蔓延 , 经几天潜育即显症。甜瓜疫病发生轻重与当年 雨季到来迟早、气温高低、雨日多少、雨量大小有关。发病早气温高的年份 , 病害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 , 遇有大暴雨迅速扩展蔓延或造成流行。生产上与瓜类作物连作、采用平畦栽培易发病 , 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选用江门大顶、英引苦瓜、夏雷苦瓜等耐高温高湿品种 , 可减轻发病。(2) 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洒 72% 锰锌?霜脲 ( 克露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70% 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 每 667 ㎡ 喷对 好的药液 5OL,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视病情防治 2~3 次。此外在栽植前用 40% 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1Okg 与 100 kg 细土拌匀进行穴施 , 对预防疫病发生有长久效果。生产上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 可改用60% 氟吗?锰锌 ( 灭克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 68.25% 凡杀同?代森锰锌 ( 易保 ) 水分散粒剂 1500倍液、 69% 锰锌?烯酷 ( 安克锰锌 ) 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700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苦瓜疫病多在开花以前显症。叶片染病先失去光泽 , 后呈水烫状萎凋下垂。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 , 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上述症状早、晚尚能恢复 , 病情严重时则不能复原。仔细观察植株基部变为水渍状发软 , 湿度大时可见病部长出很薄的一层白霉 , 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 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 异名 P.drechsleri Tuckel, 称甜瓜疫霉和掘氏疫霉 , 属卵菌。甜瓜疫霉在 PDA 上培养 , 菌丛呈灰白色 , 稀疏 , 菌丝无隔透明 , 直径 4~7( m), 后期菌丝产生不规则形的肿胀或结节状突起 , 一般不产生孢子囊。在 V8 汁培养基上 , 菌丛近白色 , 稀疏 , 产生孢子囊 , 孢子囊下部圆形 , 乳突不明显 , 有时也可看到少量孢子囊的乳突较高 , 可达 4m , 大小 43~69 19~36( m), 新的孢子囊自前一个孢子囊中伸出 , 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 , 自孢子囊的乳突逸出 ; 藏卵器近球形 , 直径 18~31( m), 无色 , 雄器围生 ; 卵孢子球形 , 淡黄色 , 表面光滑 ,16~28( m)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组织遗留在土中越冬 , 翌年菌丝或卵孢子遇水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 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甜瓜上萌发芽管 , 产生附着器和侵入丝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 , 遇高温高湿条件 2~3 天出现病斑 , 其上产生大量孢子囊 , 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 , 进行多次重复侵染。病菌以两种方式产生孢子囊 : 一是从气孔抽出较短的菌丝状孢子囊梗 , 顶端形成孢子囊。二是由气孔抽出菌丝 , 菌丝分枝 , 在分枝上长出菌丝状孢子囊硬 , 顶端形成孢子囊 ,48 、 72 、 96 小时后平均每 1㎝ 叶片两面产生孢子囊数量分别为 24.2 、 95.3、254.8 个 , 接菌后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在叶面上静止 2 小时后萌发或孢子囊直接萌发长出芽管 , 开始从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 , 菌丝在叶片细胞间和细胞内扩散 , 也有从气孔伸出菌丝 , 再从气孔侵入或在叶面上扩展蔓延 , 经几天潜育即显症。甜瓜疫病发生轻重与当年 雨季到来迟早、气温高低、雨日多少、雨量大小有关。发病早气温高的年份 , 病害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 , 遇有大暴雨迅速扩展蔓延或造成流行。生产上与瓜类作物连作、采用平畦栽培易发病 , 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 选用江门大顶、英引苦瓜、夏雷苦瓜等耐高温高湿品种 , 可减轻发病。(2) 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洒 72% 锰锌?霜脲 ( 克露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70% 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 每 667 ㎡ 喷对 好的药液 5OL,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视病情防治 2~3 次。此外在栽植前用 40% 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1Okg 与 100 kg 细土拌匀进行穴施 , 对预防疫病发生有长久效果。生产上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 可改用60% 氟吗?锰锌 ( 灭克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 68.25% 凡杀同?代森锰锌 ( 易保 ) 水分散粒剂 1500倍液、 69% 锰锌?烯酷 ( 安克锰锌 ) 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700倍液。

碧绿苦瓜


品种名称碧绿苦瓜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111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碧绿苦瓜的母本是从穗新1号中选育出来的强雌株系7-1-10-2-1-10,父本是从槟城苦瓜中选出的自交系槟选3-0-1-1-10。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植株生长较旺盛,分枝性较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14~16节。果实长圆锥形,长24~28厘米,横径6.3厘米,早果质量290克。果实肩平、肉厚,皮色碧绿有光泽,条瘤粗直,瓜形美观,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

667平方米产量约3500千克。

抗性

耐寒性较强,耐白粉病、炭疽病,中抗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东地区春季栽培适宜播种期为12月至翌年3月,宜采用育苗移植或催芽直播,早播要注意防寒。

2. 秋季栽培宜在7-8月直播,播种量为667平方米0.4~0.5千克。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为非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3. 施足基肥,结果期重施追肥。该品种雌性强,雄花少,早春栽培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增加坐果。

4. 当开花坐果过早过多时,应适当疏花。

5. 一般开花后14~20天为商品瓜的适宜采收期,应及时采收。

6. 注意对枯萎病、白粉病、瓜实蝇等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引种需先试种。

早绿苦瓜


品种名称早绿苦瓜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3001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早绿苦瓜是以主蔓结果性良好、果色油光亮泽的强雌株系812为母本,以长势旺盛、耐热性强、果型粗大、商品性好的中熟自交系948为父本配制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强,单株结果力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18节。果实浅绿色,有光泽,长圆锥形,长27.0厘米,横径6.3厘米,单果质量380克,果肉较厚,商品性好,前期产量高且集中,早熟性突出。

产量表现

667平方米产量3500~4000千克。

抗性

田间表现耐寒、耐热、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东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2月至翌年3月或7月下旬至8月上旬。

2. 春季栽培宜采用育苗移植,早播时要注意防寒。

3.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为非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4. 施足基肥,结果期重施追肥。

5. 该品种雌性强,坐果早,应尽早摘除第一瓜,摘除主蔓100厘米以下所有侧蔓,以保证植株生长健壮旺盛。

6. 一般开花后15~18天为商品瓜的适宜采收期,应及时采收,以保证品质和增加坐果。

7. 注意对枯萎病、白粉病、瓜实蝇等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引种需先试种。

丰绿苦瓜


品种名称丰绿苦瓜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2006年

审(认)定情况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6013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耐热、优质、高产的最新杂交一代油瓜新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强,以侧蔓结果为主。果实丰满,近圆柱状,果色光鲜亮泽、浅绿,瘤条好,果形粗大,长28~32厘米,横径7~8厘米,商品果质量500克左右,整齐匀称,果肉丰厚致密,耐贮运,品质优,商品性好。中晚熟,春季栽培从定植至初收55天左右,至盛收期约68天。秋季栽培从播种至初收45天,至盛收期约56天。

产量表现

每667m2产量4000~5000千克。

抗性

中抗白粉病,高感枯萎病。田间表现霜霉病和炭疽病发病指数均为1级,疫病感病轻。耐热性、耐涝性强,耐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东地区适宜播种期为3月至4月和7-8月上旬。

2. 及早摘除主蔓80厘米以下所有侧蔓,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幼苗快速健壮生长。

3. 肥水供应要充足,特别是中后期要保持植株旺盛生长,以延长采收期,充分利用丰产潜力。

4. 宜适当疏植,一般行距180~200厘米、株距60~120厘米。

5. 注意防治白粉病,特别注意防治枯萎病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引种需先试种。

茼蒿复种苦瓜


名称茼蒿复种苦瓜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瓜类-苦瓜
适宜品种
苦瓜:品种为湘苦2号、中早熟而且丰产一代杂交种

茼蒿:小叶品种

栽培技术
1.育苗

苦瓜育苗于2月上旬。

2.定植

苦瓜:移栽于3月初、畦栽,畦宽1米,每畦栽两行,株距50厘米,做畦时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沼渣1000千克、豆饼10块,硫酸锌0.25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复合肥10千克。

茼蒿:于11月初播种,667平方米用种量4~5千克,畦宽1.1米、长5.5米、每畦条播四行。

3.定植后管理

苦瓜:定植后至开花前,追两次沼肥,浓度为1∶7〔沼肥∶水〕。当第一批瓜坐稳后每隔10天追一次沼肥,该品种株高在3米以上;主蔓第1雄花着生节位在第10节。上架以后,以侧蔓结瓜为主。用塑料绳吊蔓,及时绑蔓和整枝。结合追肥的同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

4.收获

当茼蒿长到30厘米时隔畦采收上产市,采收时在茼蒿基部留两片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新枝萌发。第二次全部采收,每次每立方米可采收3千克,每千克售价4元,两茬收入为5000元。

苦瓜:当果实长到长40~50厘米,横径5~4厘米。单果质量350~450克,果肉厚1.15厘米,果面有瘤状突起,商品成熟为浅绿白色,生物学成熟果顶部为橙红色,易裂开时、适时采收为宜。一般以定植到采收50天,前期果实从开花到采收18天。

病虫害防治
苦瓜苗期用多菌灵拌土、每平方米施8克多菌灵防止猝倒病发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20天喷一次。防治白粉病。用500倍液克露防治霜霉病,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枯萎病。用300倍液病毒宁防治病毒病。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