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油绿701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审(认)定年份2005年

审(认)定情况200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5002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迟心2号/80天油青菜心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势强,株型较矮壮、紧凑;株高33厘米,基叶长卵形,绿色,长17.3厘米,宽9.4厘米,叶柄长7.9厘米;薹叶柳叶形,薹叶少,节疏,菜薹紧实匀称,油绿有光泽,棱沟浅或无,主薹高23~25厘米,模径1.5~2厘米,重45~50克。抽薹整齐,齐口花,抽薹性状好,外形美观,风味甜,纤维少,品质佳。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连续两年参加广州、惠州市种子站共同组织品比试验。2003年秋初试,平均亩产1078.5公斤,比对照种绿宝70天菜心减产1.4%。2004年春复试,平均亩产783公斤,比对照种增产8.8%,两年平均亩产930.8公斤,比对照种增产3.7%。

抗性

耐病毒病、霜霉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

物候期

适播期3~4月及9~11月。中迟熟,播种至初收43~45天,延续采收7~10天。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播期3月中旬~4月和9月~11月上旬。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每亩用种量为300~400克。苗期注意防寒,抓住冷尾暖头播种,播后用凉爽纱覆盖,淋足发芽水,出苗后迅速揭开遮阳网。加强苗期肥水管理,培育壮苗,苗期,待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便可移植大田。

2. 苗期间苗2~3次,防止苗生长过密而徒长,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苗距13~16厘米。

3. 施足基肥、合理追肥:追肥应掌握早施勤施薄施的原则,前期轻,中后期重,前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后期适当增施磷钾肥。

4. 播种或移植后淋透水。生长期间根据天气变化和土壤湿度合理淋水,保持土壤湿润。遇高温干旱和烈日天气除早晚各淋1次水外,中午还需淋过午水。雨天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5. 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虫老叶,保持田间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传播。

适宜地区
适宜广东省3月中旬至4月和9月至11上旬种植。

小编推荐

早优1号菜薹


品种名称早优1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型紧凑,叶片长卵形。叶色和薹色深绿具有光泽,菜薹光滑无蜡粉;菜薹匀称,大小适中,薹粗1.2~1.4cm,薹长20~24cm,薹质脆嫩;基叶数为4~6片,抽墓鞍快,齐口花,薹叶小,薹和薹叶比例协调,净薹辜达到60%以上;节间疏,株型紧奏;根系发达,生长势旺盛,在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正常。

产量表现

产量稳定,播种至初收34天,夏季每666.7m2产1000~1500kg。

品质分析

菜薹纤维含量少(0.85 ),蛋白质含量较高(2.35 )。

抗性

耐热耐湿力强,耐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播期4月上旬至10月中旬,高温多雨季节宜直播,每666.7m2用种量0.4~0.5kg。播种后可用腐熟土杂肥覆盖确保全苗。用黑纱阿覆盖则效果更佳,但子叶出土后应立即揭开防止徒长 夏季抽薹前每日浇水三次;三叶期前后及时疏苗除草,苗距10~13cm 如要生产较粗大的菜薹产品,则在抽薹现蕾前必须再次把弱劣小苗问去,并结台除草,便通风透光。此时应及时追肥,每866.7m2。

2. 每次用量20~30kg复台肥和5~10kg尿素混合施用,施肥应注意避免肥料落在花蕾上造成烂蕾,每次间苗及施肥后都要迅速浇水。高温多雨季节注意防治黄曲条跳岬、斜纹夜蛾和白斑病;在春末和初赦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和病毒病。

湘红菜薹1号


品种名称湘红菜薹1号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现属于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别名湘红1号。株高20~30厘米,开展度55厘米左右。莲座叶7~8片,紫绿色,长卵形;基部有不规则叶翼,叶面光滑、无蜡粉。菜薹薹皮亮紫色,无蜡粉,薹长30厘米左右、横径1.5~2.0厘米;菜薹肥嫩,味甜,少粗纤维,风味浓,品质佳。极早熟,从播种到始采收45~50天。耐热,较耐旱,耐寒性一般。抗病性强,抗软腐病。

产量表现

早秋栽培产量约为1000千克/亩,秋冬栽培产量为1500~2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最适播种期为8月中下旬,用种量50克/亩。苗龄25天左右定植,栽植密度3500株/亩,行距40~50厘米、株距30厘米。

2. 忌连作,宜选择排灌水便利的壤土地种植。

3. 定植前施足基肥,定植后至采收前追施2次速效肥,以后每采收1次追施1次复合肥。薹长达30厘米左右时及时采收。主薹应在薹基部切断,不留桩,切口略倾斜。

4. 苗期注意防治猿叶虫,莲座叶期注意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和霜霉病,采收期注意防治软座腐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作极早熟、早熟秋冬栽培。

四九心-19号菜薹


品种名称四九心-19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审(认)定年份1987年

审(认)定情况198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从四九菜心中经系统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中等,半直立生长。基生叶5~6片,倒卵形,叶淡绿色,叶柄短,薹叶4~6片,长卵形。商品菜萎高约20厘米,横径1.5~2.0厘米,菜薹节疏匀条,淡绿色,有光泽,重约40克,品质优良。生长迅速,生长期短。侧芽萌发力弱,以收主薹为主。根群发达。播种至初收33天,延续采收约10天。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1000~1500千克/亩。

抗性

耐热、耐湿能力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较耐霜霉病及菌核病。经台风暴雨后,受害轻,恢复生长快。

夏秋耐热、抗台风雨、度淡最优的当家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1. 在广州市于11月至第二年3月播种。一般于11月至12月及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苗期疏间苗1~2次,苗龄30~35天,幼苗具4~5叶即可移植。

2. 株行距13厘米17厘米。苗期和定植要求土壤肥力高,湿润。

3. 全期注意防治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和蚜虫等,生长中期注意防治霜霉病、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范围,适于广东省种植。

美青40天菜薹


品种名称美青40天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5~28厘米,叶片卵圆形,长16厘米,油绿色,叶柄短,薹粗,菜薹长18~20厘米,横径约1.5厘米。茎叶油绿色,有光泽,外形美观,品质柔嫩,味道清甜。

产量表现

亩产约1000千克。

抗性

耐热、耐湿,抗逆性强,适播期4~10月。

物候期

播种至初收28~30天

鄂红2号紫菜薹


品种名称鄂红2号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鄂审菜0022003

选育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609作母本,961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红菜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紫菜薹品种,从播种到始收70天左右,盛采期80~120天。田间生长势强,株高50~55厘米,开展度70左右,基生莲座叶8~10片,叶柄、叶主脉紫红色。菜薹亮紫红色,无蜡粉,色泽鲜艳,单薹重50~90克。薹叶3片左右,薹叶尖圆,较长;薹长25~45厘米,横径1.5~2.0厘米。耐寒,抗病性较强。

产量表现

19971999年在武汉、孝感、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地试验、试种,前期产量高,一般总产量1500~2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育苗,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播种,早播要盖遮阳网。出苗后酌情喷水。

2. 整地定植,选用前茬未种过白菜的地块,深沟高畦,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苗龄不超过30天,亩栽2800~3000株。

3. 田间管理及采收,定植后一周内追施一次速效肥,封行前逐渐增大追肥浓度追施2~3次。薹长25~30厘米时采收,每采收2~3次后及时追施速效肥。全生育期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4. 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黄条跳甲、菜螟,大田期主要防治软腐病、霜霉病、黑斑病、蚜虫、菜螟、菜青虫等病虫。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种植。

迟心2号菜薹


品种名称迟心2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审(认)定年份1991年

审(认)定情况199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菜心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晚熟。根系发达,耐肥,植株矮壮,半直立生长,略具短缩茎,侧芽生长弱。有基生叶7~8片,叶片阔卵形,长19厘米、宽10厘米,绿色,叶柄长13厘米,薹叶狭卵形。商品菜薹高2 5~27厘米,横径1.5~2.0厘米,深绿有光泽,单薹重约53克。质脆嫩,纤维少,不易空心。风味好,品质优。从播种至初收55~60天,丰产。耐寒性中等,抗逆性较强,耐霜霉病、软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华南地区适播期为1112月及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用种量为0.3~0.4千克/亩。育苗移栽苗龄25~30天、幼苗具4~5片真叶时定植。播种前深耕晒垡,施足基肥,然后精细整地,做畦,畦宽160~170厘米。直播者或幼苗真叶展开后,应及时间去过密的苗和弱苗,在3叶期时可进行第二次间苗、定苗,保持其株、行距各16~17厘米。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

早优2号菜薹


品种名称早优2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型紧凑,叶片长卵形。叶色和薹色深绿具有光泽,菜薹光滑无蜡粉;菜薹匀称,大小适中,薹粗1.2~1.4cm,薹长20~24cm,薹质脆嫩;基叶数为4~6片,抽墓鞍快,齐口花,薹叶小,薹和薹叶比例协调,净薹辜达到60%以上;节间疏,株型紧奏;根系发达,生长势旺盛,在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正常。

产量表现

产量稳定,播种至初收34天,夏季每666.7m2产1000~1500kg。

品质分析

菜薹纤维含量少(0.85 ),蛋白质含量较高(2.35 )。

抗性

耐热耐湿力强,耐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播期4月上旬至10月中旬,高温多雨季节宜直播,每666.7m2用种量0.4~0.5kg。播种后可用腐熟土杂肥覆盖确保全苗。用黑纱阿覆盖则效果更佳,但子叶出土后应立即揭开防止徒长 夏季抽薹前每日浇水三次;三叶期前后及时疏苗除草,苗距10~13cm 如要生产较粗大的菜薹产品,则在抽薹现蕾前必须再次把弱劣小苗问去,并结台除草,便通风透光。此时应及时追肥,每866.7m2。

2. 每次用量20~30kg复台肥和5~10kg尿素混合施用,施肥应注意避免肥料落在花蕾上造成烂蕾,每次间苗及施肥后都要迅速浇水。高温多雨季节注意防治黄曲条跳岬、斜纹夜蛾和白斑病;在春末和初赦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和病毒病。

湘红2000紫菜薹


品种名称湘红2000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选育单位 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品种来源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育成的紫菜薹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菜薹肉质幼嫩肥大,主薹横径约2.5厘米,第一批侧薹横径约2.2厘米,单根菜薹鲜重60克左右,肥大者可达150克。菜薹紫红色、无蜡粉,薹生叶小而少。菜薹肉质细腻,味甜,品质极好。植株侧薹成熟期集中,第一批侧薹6~10根,产量比一般品种高30%左右。中晚熟,播种后85天左右采收。植株耐寒、抗病性强,但不耐热。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25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在8月底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12月上中旬开始采收,翌年12月为采收盛期。湖南地区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

2. 育苗或直播均可,育苗移栽需35天左右。

3.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4. 在南方栽培要求深沟窄畦,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密度3000株/亩,莲座叶生长适宜温度在15~20℃,菜薹适宜温度在5~15℃,能耐0℃左右低温。

5. 由于菜薹肥大,霜冻易引起空心,所以要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熟秋冬栽培以及北方保护地栽培。

特青迟心4号菜薹


品种名称特青迟心4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2005

选育单位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菜心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冬性较强,晚熟,从播种至初收50~55天。株型矮壮,株高30厘米,开展度34厘米。有基叶7~10片,叶片长卵形、深绿色、有光泽,叶柄较短;有薹叶6~8片,狭卵形,菜薹条匀、实心。主薹高20~24厘米,横径1.5~2.1厘米,薹色青绿,有光泽,单薹重50克左右。质脆嫩,风味好,纤维少,商品率高,适宜出口及市销。耐霜霉病。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1000~14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华南地区适播期为10月及翌年2月,直播,用种量为0.3~0.4千克/亩。播种后用遮阳网覆盖,3叶期前后及时间苗,定苗株距15~18厘米。整地时施足基肥,生长期勤施效肥,适时淋水,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防治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及蚜虫等病害。

适宜地区
长江以南地区均可栽培。

优质紫菜薹——薹杂1号


名称优质紫菜薹薹杂1号

栽培类型 露地
蔬菜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栽培技术
薹杂1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菜薹新品种,其组合为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薹2A父本系96(1),2007年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鉴定,编号为陕鉴蔬2007001号。

1.特征特性

植株半直立,莲座叶8片左右,阔卵圆形,叶色绿带紫,叶缘波状,基部深裂,叶脉、叶柄均为紫色。菜薹紫色,外被蜡粉。腋芽萌发力强,一般侧蔓11个左右。在陕西关中东部秋播露地栽培,每667平方米栽植5 500株的密度下,株高35厘米,开展度50厘米。薹长20-30厘米,薹粗1厘米以上,单薹质量25-30克,薹生叶长5-7厘米,宽3厘米左右,来年2月底采收;温室栽培,元旦后采收。晚熟,生长势强。薹杂1号在露地栽培一般未见病害发生,但在保护地栽培,在通风不及时、湿度过大的情况下,有霜霉病发生。该品种比十月红二号和九月鲜耐寒性好,且菜薹食味微甜,粗纤维少,口感好。

(1)品质分析

经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薹杂1号蛋白质含量为2.7%,粗纤维含量1.1%,脂肪含量0.39%,VC含量0.21毫克/百克,与对照九月鲜的蛋白质、粗纤维素、脂肪和VC含量相近,但其可溶性糖含量为2.02%,比对照九月鲜高。

(2)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

适宜在陕西关中及以南地区种植,一般667平方米产菜薹1 500千克左右。

2.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

薹杂1号适宜在陕西关中以南等地冬季露地或温室及塑料大棚栽培,陕西关中地区可以在9月中旬播种,最适播期为9月20号左右。紫菜薹根系发达,最好采用育苗移栽,苗龄28-32天,即5-6片叶时定植。

(2)定植

应选择土壤肥沃、利于排灌的地块整地做畦,畦宽1.2-1.5米,选阴天或晴天下午移栽,行距40-5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6 000株左右,栽后灌透水。

(3)施肥

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2 000-3 000千克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过磷酸钙50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钾肥5千克。若地力较薄,未施农家肥,可667平方米增施30千克尿素。移栽缓苗后追尿素5千克,采收期根据生长情况可酌情追施2-3次速效复合肥,667平方米用量5-10千克。

(4)田间管理

在陕西关中露地栽培,11月中旬需培土,11月底、12月初宜冬灌预防冻害。若遇特冷年份,12月中下旬可用玉米秆或土顺行轻盖,如用土盖注意不宜捂实盖严,开春要及时除去覆盖物,采收期应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5)采收

若温室栽培12月下旬开始采收,1-2月盛采,3月底罢园。露地栽培来年2月底、3月初始采,3-4月盛采,5月上旬罢园。采收时应注意及时采收主薹,尽量避免损坏叶子并保留2-3个侧芽。侧薹、孙薹采收时一定要留2片叶,以利孙薹萌发和抽生。

鄂红1号紫菜薹


品种名称鄂红1号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鄂审菜0012003

选育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610作母本,960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红菜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极早熟紫菜薹品种,从播种到始收50天左右,盛采期60~90天,元旦前采收完毕。田间生长势中等,株高40~50厘米,开展度70厘米左右,基生莲座叶7~9片。菜薹紫色少蜡粉,色泽较鲜艳,单薹重45~80克。薹叶3片左右,薹叶尖小;薹长25~45厘米,横径1.5~2.0厘米。

产量表现

19971999年在武汉、孝感、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地试验、试种,前期产量高,一般总产量1700~2000公斤。

抗性

耐热性强,较耐霜霉病,不抗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育苗。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播种,早播要盖遮阳网。出苗后酌情喷水。

2. 整地定植。选用前茬未种过白菜的地块,深沟高畦,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苗龄不超过25天,亩栽3000~3200株。

3. 田间管理及采收。定植返苗后一周内追施一次速效肥,封行前追施2~3次。薹长25~30厘米时采收,每采收2~3次后及时追施速效肥。全生育期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4. 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黄条跳甲、菜螟,大田期主要防治软腐病、霜霉病、黑斑病、蚜虫、菜螟、菜青虫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种植。

湘红9月紫菜薹


品种名称湘红9月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选育单位 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品种来源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育成的紫菜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中等,菜薹中等大小,侧薹横径约1.8厘米,红紫色,有少量蜡粉,薹生叶窄长形。风味好,特别适合湖南等地市场消费习惯,采收期相对较长。极早熟,从播种到始收50天左右。抗逆性强,较耐热。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在8月底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12月上中旬开始采收,翌年12月为采收盛期。

2. 湖南地区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

3. 育苗或直播均可,育苗移栽需35天左右。

4.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5. 在南方栽培要求深沟窄畦,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密度3000株/亩,莲座叶生长适宜温度在15~20℃,菜薹适宜温度在5~15℃,能耐0℃左右低温。

6. 由于菜薹肥大,霜冻易引起空心,所以要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长江流域作早熟栽培。

五彩黄薹一号菜薹


品种名称五彩黄薹一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中等,莲座叶外叶数8片左右。菜薹黄绿色,肥嫩,薹生叶较大,主薹鲜重90克左右,品质好。极早熟,从播种到开始采收只需45天左右,长沙8月上旬播种,9月中旬就有菜薹采收上市。耐热,抗病性强。早期产量高。

产量表现:一般每667平方米产菜薹150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抽样测定100克菜薹鲜样:含水量92.0克,可溶性糖2.9克,维生素C52毫克,钙26毫克,膳食纤维0.9克。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中下流域在7月中下旬9月上旬都可播种栽培,最适宜播种期是8月上中旬。苗龄20天左右及时定植,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4500株左右。施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3000公斤~5000公斤。在菜薹生长到长25厘米~35厘米时及时采收。采收时尽量减小切口并稍斜,以防积水和病害感染。注意防治苗期小猿叶虫、菜青虫和小菜蛾以及甜菜夜蛾。

适宜地区 适宜在湖南省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