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泽西奈特

分类 多年生菜类-芦笋(石刁柏)
学名Asparagus officinalis L.

选育单位 美国新泽西大学
品种来源美国新泽西大学育成的全雄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泽西奈特又称为泽西骑士,是绿白兼用的早熟品种,以栽培绿芦笋更能表现出优质的特性。植株生长势强,枝丛活力较高。嫩茎粗细均匀,整齐一致,色泽浓绿,外形美观,顶端较圆,鳞片包裹紧密,第一分枝高度56.4cm,散头率较低。散头率低,平均单茎重21.9~23.1克。耐湿性较好。嫩茎质地细腻、略有苦味。

产量表现

成年笋亩产可达800~1100公斤。

品质分析

养分积累率高,嫩茎质地细腻,微甜,纤维含量少,口感好,是目前国际保鲜芦笋市场最佳品种。

抗性

抗病性较强,对叶枯病、锈病高抗,较耐根腐病、茎枯病。

编辑推荐

芦笋锈病


病害中文名: 芦笋锈病
病害英文名: Asparagus rus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天门冬柄锈菌
病原学名: Puccinia asparagi-bucidi DC.
分类地位: 真菌界担子菌门冬孢纲锈菌目,柄锈菌属,天门冬柄锈菌
病原介绍: 病菌的锈孢子器乳白色 , 常分散为长条形组群 , 内含球形或卵形锈孢子 , 大小 15~21 18~27m, 孢子壁透明 , 厚 1m , 其上长有细刺。夏孢子堆粉状结构 , 黄棕至褐色 , 内含球形至椭圆形的夏孢子 , 大小 10~30 18~29m, 孢子壁金黄色 , 厚 2m, 有 4 个 赤道孔 ( 发芽孔 ) 。冬孢子堆浅黑褐色。 冬孢子大小 30~50 19~26 m, 双胞 , 隔膜处稍溢缩 , 孢子壁栗褐色 , 厚 10m。 孢子柄通常为孢子长的 2 倍。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芦笋
侵染部位: 叶、枝
症状图: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和枝。初生黄褐色稍隆起的病斑 , 即病菌夏孢子堆 , 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秋末冬初 , 病部形成暗褐色椭圆形病斑 , 即病菌冬孢子堆。病情严重时 , 茎叶变黄枯死。
发病规律: 以冬孢子在病部越冬 , 翌春萌发产生担孢子 , 借气流传到茎叶上 , 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 , 后在叶背产生锈子腔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从腔顶出口处散出 , 靠气流传播蔓延 , 继续侵染石刁柏 , 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 以夏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到秋末冬初 , 低温季节又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 并转入越冬。本菌为单主寄生 , 孢子多型。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 如玛莉华盛顿等。 (2) 注意改善通风条件 , 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田内湿度过高。 (3) 及时清洁田园。 (4) 发病初期喷洒 25% 敌力脱乳油 2000 倍液或石硫合剂 , 气温高苗嫩时用 0.2 波美度 , 气温低、苗老时用 0.4 波美度液。隔 7~10 天 1 次 , 视病情连续防治 2~3 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和枝。初生黄褐色稍隆起的病斑 , 即病菌夏孢子堆 , 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秋末冬初 , 病部形成暗褐色椭圆形病斑 , 即病菌冬孢子堆。病情严重时 , 茎叶变黄枯死。病原 Puccinia asparagi-bucidi DC., 称天门冬柄锈菌 , 属担子菌门真菌。病菌的锈孢子器乳白色 , 常分散为长条形组群 , 内含球形或卵形锈孢子 , 大小 15~21 18~27m, 孢子壁透明 , 厚 1m , 其上长有细刺。夏孢子堆粉状结构 , 黄棕至褐色 , 内含球形至椭圆形的夏孢子 , 大小 10~30 18~29m, 孢子壁金黄色 , 厚 2m, 有 4 个 赤道孔 ( 发芽孔 ) 。冬孢子堆浅黑褐色。 冬孢子大小 30~50 19~26 m, 双胞 , 隔膜处稍溢缩 , 孢子壁栗褐色 , 厚 10m。 孢子柄通常为孢子长的 2 倍。此外 , 有报道 Puccinia asparagi-lucidi Diet 也是该病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冬孢子在病部越冬 , 翌春萌发产生担孢子 , 借气流传到茎叶上 , 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 , 后在叶背产生锈子腔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从腔顶出口处散出 , 靠气流传播蔓延 , 继续侵染石刁柏 , 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 以夏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到秋末冬初 , 低温季节又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 并转入越冬。本菌为单主寄生 , 孢子多型。无公害防治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 如玛莉华盛顿等。 (2) 注意改善通风条件 , 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田内湿度过高。 (3) 及时清洁田园。 (4) 发病初期喷洒 25% 敌力脱乳油 2000 倍液或石硫合剂 , 气温高苗嫩时用 0.2 波美度 , 气温低、苗老时用 0.4 波美度液。隔 7~10 天 1 次 , 视病情连续防治 2~3 次。

龙引芦笋1号


品种名称龙引芦笋1号

分类 多年生菜类-芦笋(石刁柏)
学名Asparagus officinalis L.

审(认)定年份2008年

审(认)定情况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

审(认)定编号黑登记2008033

引种单位哈尔滨市龙江生态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山东潍坊引进的英雄一号芦笋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10厘米,株幅30.1厘米,茎数13~18个。嫩茎长柱形,粗细适中,平均茎粗1.40cm,单枝平均笋重18.2~19.8g。嫩茎整齐,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每一分枝高度52cm,笋头圆,顶鳞片包含紧密,且不易开散,笋头平滑光亮,顶端微细,脆嫩多汁。嫩茎颜色深绿,绿色部分可占96%以上。花小呈钟形,淡黄色,果实为球形浆果,成熟后为红色,种子黑色,坚硬,半球形,稍有棱,千粒重28克。在适应区,嫩茎采摘至种子成熟生育日数130天左右。是速冻出口的优良品种。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469.7公斤,较对照品种当地农家品种增产28.7%,200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632.0公斤,较对照品种当地农家品种增产36.0%。

品质分析

Vc含量21毫克/100克,蛋白质含量1.78%,水分含量93.30%。

抗性

对叶枯病、诱病较坑,对根腐病、茎枯病耐病能力较强。接种鉴定结果:茎枯病病情指数8.92%。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前耕翻土地,用温水浸种子24小时后进行催芽,哈尔滨地区可以三月份温室育苗,也可以四月份塑料大棚育苗,苗龄60~70天,苗长20厘米左右时定植。

2. 定植时株行距为30150厘米,每亩栽苗1500株左右,定植期为5~6月中旬。大面积种植时,也可以在5月份露地直播。

3. 定植当年在生育期间每隔2个月就进行一次浇水追肥,以促进幼苗茁壮生长,在降霜前两个月停止追肥。进入正常收获的芦笋,在采收后,也应追施一定量的有机肥,有利于芦笋地下茎和根系发展,通常每年于嫩茎采收结束时,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亩。芦笋对氮肥要求量大,其次是钾肥和磷肥。

4. 定植后及时查田补苗,确保全苗。缓苗后及时浇缓苗水。

5. 芦笋定植后当年不能采收嫩茎,第二年可少量收获嫩茎,第三年才能正常收获嫩茎。

适宜地区
适合北方地区温室栽培。

芦笋枯萎病


病害中文名: 芦笋枯萎病
病害英文名: Asparagus Fusarium wil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镰刀菌属
病原学名: Fusarium sp.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
病原介绍: 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茂密的棉絮状菌丝 , 分生孢子梗无色 , 上端为产孢细胞 , 产孢细胞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 , 常有大、小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 , 多胞无色 , 略弯曲 , 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 , 有厚垣孢子。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芦笋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苗床中的幼苗染病发生猝倒。成株染病 , 近地面茎基部具椭圆形红褐色病斑 , 软腐。运输过程中染病产生镰刀菌软腐 , 成为贮运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镰刀菌侵入后呈水渍状 , 后变黄色或褐色 , 表面生有白霉 , 逐渐变成浅粉红色。
发病规律: 土壤含菌量高 , 遇 28℃ 高温条件易发病 , 温度低于 5℃ 则软腐状态受到抑制。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从无病株上采种。种子要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浸种 1小时 , 也可用种子重量 0.3% 的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 福美双粉剂拌种。 (2) 贮藏、运输时须用空调设施,把贮藏温度控制在 3~4 ℃ , 并注意通风。(3) 施用腐熟有机肥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 合理灌溉 , 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 (4) 发现病株及时浇灌 10% 治萎灵水剂 300倍液或 50% 多菌灵磺酸盐 ( 溶菌灵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10% 多抗霉素 ( 宝丽安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苗床中的幼苗染病发生猝倒。成株染病 , 近地面茎基部具椭圆形红褐色病斑 , 软腐。运输过程中染病产生镰刀菌软腐 , 成为贮运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镰刀菌侵入后呈水渍状 , 后变黄色或褐色 , 表面生有白霉 , 逐渐变成浅粉红色。病原 Fusarium spp., 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 , 属半知菌类真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 , 略弯曲 , 顶端稍尖 , 无色 , 具 2~5 个隔膜 , 多 3 个。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 , 单胞无色 , 个别双胞。厚垣孢子圆形单胞 , 浅灰黄色 , 单生或串生在菌丝中段或先端。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土壤含菌量高 , 遇 28℃ 高温条件易发病 , 温度低于 5℃ 则软腐状态受到抑制。无公害防治法 (1) 从无病株上采种。种子要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浸种 1小时 , 也可用种子重量 0.3% 的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 福美双粉剂拌种。 (2) 贮藏、运输时须用空调设施,把贮藏温度控制在 3~4 ℃ , 并注意通风。(3) 施用腐熟有机肥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 合理灌溉 , 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 (4) 发现病株及时浇灌 10% 治萎灵水剂 300倍液或 50% 多菌灵磺酸盐 ( 溶菌灵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10% 多抗霉素 ( 宝丽安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

芦笋斑点病


病害中文名: 芦笋斑点病
病害英文名: Asparagus Phoma stem spot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芦笋
侵染部位: 茎
症状图:


病害症状: 为害茎,病斑初灰白色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健分界明显,后期病部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别于茎枯病。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芦笋抽生嫩茎时,侵入茎杆,该病的扩展与湿度、幼茎出土情况、栽培管理水平有关,凡阴雨天气多、排水状况不好或偏施氮肥易发病。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冬春两季,做好清园工作,以减少菌源。(2)清园后喷淋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磺酸盐(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67㎡喷对好的药液60 ~ 70 (L),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为害茎,病斑初灰白色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健分界明显,后期病部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别于茎枯病。病原 Phoma lanceolata (Cke. et Ell.) Sacc. = Macrophoma lanceolata (Cke.et Ell.) Berl . Vogl. 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散生,球形,暗褐色,直径123 ~ 200 (m);孔口突露,乳突状,大小13 ~ 19 (m),无分生孢子梗,产泡细胞宽瓶状。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18 ~ 276 ~ 11(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芦笋抽生嫩茎时,侵入茎杆,该病的扩展与湿度、幼茎出土情况、栽培管理水平有关,凡阴雨天气多、排水状况不好或偏施氮肥易发病。无公害防治法 (1)冬春两季,做好清园工作,以减少菌源。(2)清园后喷淋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磺酸盐(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67㎡喷对好的药液60 ~ 70 (L),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芦笋紫纹羽病


病害中文名: 芦笋紫纹羽病
病害英文名: Asparagus violet root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紫卷担菌
病原学名: 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Tul.) Pat.
分类地位: 真菌界担子菌门层菌纲木耳目,卷担子菌属,紫卷担菌
病原介绍: 担子果由疏松菌丝体形成, 不发达, 平铺在基物上。担子顶端弯曲。 菌核表层紫色, 内层黄褐色, 中心白色。担子圆筒形, 无色 , 常弯成弓状, 向上侧生圆锥形小梗, 顶端生担孢子; 担子产生在菌丝顶端, 担孢子散落后, 担子即凋萎或消失。担孢子近圆形至镰刀形, 顶端圆 , 基部略尖, 表面光滑 , 单胞无色 , 大小16~19 6~6.4(m)。
病原中文名: 紫纹羽丝核菌
病原学名: Rhizoctonia crocorum Fr.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禾谷丝核菌
病原介绍: 担子果由疏松菌丝体形成, 不发达, 平铺在基物上。担子顶端弯曲。 菌核表层紫色, 内层黄褐色, 中心白色。担子圆筒形, 无色 , 常弯成弓状, 向上侧生圆锥形小梗, 顶端生担孢子; 担子产生在菌丝顶端, 担孢子散落后, 担子即凋萎或消失。担孢子近圆形至镰刀形, 顶端圆 , 基部略尖, 表面光滑 , 单胞无色 , 大小16~19 6~6.4(m)。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芦笋

侵染部位: 根
病害症状: 芦笋紫纹羽病主要为害根部。染病后病根失去光泽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中心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病根表面现绒状紫色菌丝膜或紫色纹羽状菌索及菌核,病株地上部明显矮于健株,弯曲,茎叶变黄,后落叶或全株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与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流水进行传播。该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萌发后侵染机会少。低洼潮湿、积水的笋园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严格选地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山芋等地栽植芦笋,最好选择禾本科茬口。(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3)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四周土壤亦应消毒或用20%石灰水浇灌。(4)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5)在病根周围撒培养好的木霉菌,如能结合喷洒杀菌剂效果更好。(6)发病初期及时喷淋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芦笋紫纹羽病主要为害根部。染病后病根失去光泽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中心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病根表面现绒状紫色菌丝膜或紫色纹羽状菌索及菌核,病株地上部明显矮于健株,弯曲,茎叶变黄,后落叶或全株枯死。病原 Helicobasidium pirpureum Pat.异名P.mompa Thanaka Jacz. 称紫卷担菌(桑羽纹病菌),属担子菌门真菌,病根上可见紫褐色菌索或菌核。菌丝外生和内生,壁薄,菌丝纠集在一起形成菌索、菌核。菌核半圆形,大小0.86~2.06(m),红紫色。子实体扁平,毛绒状深褐色;子实层浅紫红色,担子上着生担子孢子,担子无色圆筒形弯向一侧,由4个细胞组成,大小25 ~ 406 ~ 7 (m);担子每个细胞上长出1小梗,小梗顶端着生1个担子孢子。担子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或肾脏形,顶圆基部狭,大小10 ~ 255 ~ 8 (m)。该菌寄主范围广,可引致豆科、菊科、蔾科、蓼科、伞形花科多种紫纹羽病。无性态为Rhizoctonia crocorum Fr.称紫纹羽丝核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与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流水进行传播。该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萌发后侵染机会少。低洼潮湿、积水的笋园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严格选地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山芋等地栽植芦笋,最好选择禾本科茬口。(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3)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四周土壤亦应消毒或用20%石灰水浇灌。(4)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5)在病根周围撒培养好的木霉菌,如能结合喷洒杀菌剂效果更好。(6)发病初期及时喷淋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