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对低温要求不严格,植株矮小,栽培技术简单,适于温室内与果树间作。葡萄需冷量大,发芽较晚,需要架面,喜光性强。为探讨薄膜温室内葡萄与草莓间作技术,我们于1998-2001年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试验概况

温室建于鲁东南丘陵区,阳坡,沙壤土,pH值6.3,每栋温室长60米,宽7.0米,矢高2.8米,北墙高2.0米,墙厚0.4米,砖木结构,覆PVC无滴消雾型薄膜,草苫厚4厘米,葡萄品种为8611、京秀,草莓品种为杜克拉、丰香。以1999-2000年为例,草莓春节前上市,采收期达3个月,产量720千克;葡萄2月中旬萌芽,5月中旬陆续上市,采收期28天,产量1050千克,纯收入较单一葡萄温室高出0.3倍,较单一草莓温室高出1.7倍。

二、栽培技术

1.栽培模式与露地阶段的管理

在温室内起高垄植葡萄,在葡萄行间作畦植草莓,晚秋先对草莓设小拱棚,待葡萄需冷量基本满足后温室覆膜,逐渐揭开草莓小拱棚,直到草莓、葡萄采收完毕。3月份按行距1.4米,挖宽深分别为60厘米的葡萄定植沟,4月施入部分秸秆杂草等有机肥与定植沟的土混合回填沉实。每667平方米再施优质腐熟圈肥5000-6000千克、尿素40千克、磷酸二氢钾35千克,与土混匀。4月底前,沿定植沟挖深宽各40厘米的定植穴栽葡萄苗,株距0.4-0.5米,栽后浇水定蔓。9月初,在葡萄行间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圈肥4000千克,配合适量的氮磷钾化肥,耙入土壤后作畦,宽50厘米,畦与高垄间距25厘米,9月中下旬每畦栽草莓3行,株距为12厘米。定植后至覆膜前草莓和葡萄的管理措施与露地栽培基本相同,只是葡萄的结果母蔓只培养1-2条,分枝高度要低于篱架的第一道铁丝线。

2.异步覆膜及其管理

10月底温室内彻底清理一次,浇水、松土、去老叶,将草莓用黑色地膜覆盖,放苗,提高地湿。11月初,全园草莓用0.1%的赤霉素喷洒2-3次,然后设小拱棚,夜盖草苫,白天揭苫,中午小拱棚温度过高时,通风换气,一般不超过28℃,夜晚温度不低于5℃。与草莓设小拱棚同时将已修剪好的葡萄蔓平铺于垄上(此时为操作方便可暂时拆去篱架铁丝线),或倒向一侧,日出时,揭起草莓小拱棚上的草苫盖在葡萄垄上,便于葡萄继续维持低温,下午4时后,揭起葡萄垄上草苫(使葡萄接受夜间低温)盖在草莓的小拱棚上(使草莓夜间保温)。每天如此。此时要注意天气和小拱棚内的温度变化,灵活掌握揭、覆草苫的时间、程度。如此葡萄能够提前完成休眠。温室覆膜可在12月初,具体时间安排可选在下一次寒流到来前。温室覆膜之前,把葡萄篱架用的铁丝布牢,将每株修剪好的1-2条结果母蔓布匀,水平绑扎在第一道铁丝上(每蔓留饱满芽3-5个),然后在垄上覆地膜以便提高土壤温度和降低扣膜后温室内的湿度。覆地膜3-5天后温室覆膜。随着温室内温度的升高,与小拱棚内的温差越来越小,可在1周内逐渐揭开小拱棚(遇特殊天气,再覆膜保温,防止草莓开花坐果后受冻害)。此后为促进葡萄萌芽可用石灰氮打破休眠,此期管理重点是正值初花期的草莓,但必须兼顾葡萄逐渐升温要求。最高温度不宜超过25℃,夜间不低于8℃。

3.葡萄萌芽开花后温湿度的调控

随着葡萄的萌芽开花,以后管理的重点逐渐向葡萄转移,整个生育期除搞好整蔓、整穗、防病治虫外,还要搞好温室内温湿度的调控。葡萄萌芽期,温度25℃,最低7℃,相对湿度80%-90%;开花坐果期,温度最高30℃,最低12℃,相对湿度60%-65%;浆果膨大期温度25-30℃,夜间在15℃左右,相对湿度65%-70%,直到采收。采前可施钾肥,促进糖分积累和果实着色,对草莓也要做好疏花、去匍匐茎和老叶等工作。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