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选择与定植
1. 基质处理

35%碎玉米秸秆、25%锅炉渣、20%锯末、20%腐熟饼肥充分混匀后做基质,定植时基质应保持充足的水分。

2. 种苗准备

外地购苗早准备,在草莓秧苗产地要快起苗。快装运。草莓苗定植前,用10毫克/升萘乙酸溶液或ATP生根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根2~6小时,促进根系的发生与生长,提高栽植成活率:此外用250克/升阿米西达悬浮剂2500倍液蘸根,可防治根腐病。

3. 定植

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适时定植,种植时气温应在30%以下。南方地区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的傍晚或阴雨天栽植。栽植深度以苗心的茎部与地面平齐,即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度。每1株苗的根部都有1个较明显的打弯的弓形,因为草莓开花挂果方向与弓背方向一致,移栽的时候将弓背朝外(靠近泡沫箱外沿),使花果露在泡沫箱外边,果实着色均匀一致、整齐美观,易于管理与采摘。定植后要合理浇水,2天内要浇透基质,1周内基质湿度保持50%左右。浇水后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栽植后如遇晴天烈日,可采用遮阳网遮阴,草莓成活后要及时晾苗,并通风炼苗,以免突然撤除遮阴物时灼伤幼苗,3~4天后方可撤遮阳网。

定植后的管理
1. 温、湿度

草莓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18~25℃,夜间最低12℃。萌芽期白天26~28℃,夜间8℃以上;开花期白天温度20~25℃,夜间10~12℃;果实膨大期白天18~25℃,夜间8℃。出现30℃以上高温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基质湿度以保持50%为宜,采用滴灌可以调控棚内的湿度。

2. 施肥

草莓结果期长,为防止脱肥早衰,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中后期要多次喷肥,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可在豆饼发酵液中加入适当的复合肥,一般每亩配施50千克复合肥。中后期结合喷药喷施多元微肥、氨基酸肥等有机营养液,以促进果实中后期的发育,提高果重及含糖量。

3. 授粉

大棚栽培的草莓花期早,授粉昆虫少,因此畸形果往往大量发生,严重降低果实品质、产量和效益。上午9:00~11:00是草莓花药开裂高峰期,不宜浇水,要保持大棚内通风,有较好的辅助授粉效果。还可采用毛笔传粉等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或者在开花期每棚放养1~2箱蜂群。

4. 摘叶、疏果

生长期、结果期要及时摘除黄叶、病叶以及下部衰老叶、匍匐茎,以减少母体养分消耗,还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在第1朵小花开放前疏除一定的高级次花,每个花序留7~8朵花,结果时疏除畸形小果、病果,可降低畸形果率,又有利于集中养分供应低级次花果发育,使果实大而整齐。

病虫害防治
及时清除并集中烧毁病烂株叶和果实,严防病菌蔓延;采用色板、糖醋液、太阳能虫灯、性诱剂等诱杀,除去蚜虫、白粉虱等;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若有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少量病害症状出现时,每隔10~15天喷洒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800~1000倍液。蚜虫、茶黄螨、红蜘蛛和白粉虱可喷布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防治。病虫害严重时在花前或花后用药,开花期严禁喷药,在低温阴雨天气,棚内湿度大时,可用一熏灵烟熏剂熏蒸防治。

采收及采后管理
草莓果实有70%以上果面呈红色时便可采收。冬季、早春温度低,可在果实8~9成熟时进行采收。早春过后温度逐渐回升,采收期可适当提前。采摘应在上午8:00~10:00或下午16:00~18:00进行。不摘露水果和晒热果。采摘时要轻拿、轻摘、轻放,不要损伤花萼,同时要分级盛放并包装及时运输、销售。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