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草莓黄萎病


寄主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

发病症状 草莓黄萎病在我国辽宁丹东等地区已成为严重病害。开始发病时首先侵染外围叶片、叶柄,叶片上产生黑褐色小型病斑,叶片失去光泽,从叶缘和叶脉间开始变成黄褐色萎蔫,干燥时枯死。新叶感病表现出无生气,变灰绿或淡褐色下垂,继而从下部叶片开始变成青枯状萎蔫直至整株枯死。被害株叶柄、果梗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的部分或全部变褐。根在发病初期无异常,病株死亡后地上部分变黑褐色腐败。当病株下部叶子变黄褐色时,根便变成黑褐色而败,有时在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健在,呈现所谓半身枯萎症状,病株基本不结果或果实不膨大。夏季高温季节不发病。心叶不畸形黄化,中心柱维管束不变红褐色。

病原 病原菌为Verticillium sp. 为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在寄主病残体内以菌丝体或厚壁孢子或拟菌核在土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从草莓根部侵入,并在维管束里移动上升扩展引起发病,母株体内病菌还可沿匍匐茎扩展到子株引起子株发病,气温在20~30℃的多雨夏季,此病发生严重。在病田育苗、采苗或在重茬地、茄科黄萎病地定植发病均重。在发病地上种植水稻,保持水渍状态,虽不能根除此病,但可以减轻为害。

防治方法
1. 农业措施: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避免连作重茬。清除病残体,及时销毁。夏季进行太阳能消毒土壤。栽种无病健壮秧苗,无病母株可采用空间采苗方式获得,即在匍匐茎的先端着地以前就切取,插入无病土壤中,使其生根,作为母株育苗即可。选用宝交早生、新明星等抗病品种。

2. 药剂防治:移栽时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锰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等药剂浸根,栽后可用上述药剂灌根。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