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越桔

植物学名Vaccinium vitis-idaea Linn.

药物名称越桔

异名红豆、牙疙瘩、温普

种类 叶类
主要产地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河北等省区,蒙古、北欧、北美也有。

来源本品为越桔科植物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 Linn.的干燥叶。


描述
原植物形态:越桔为常绿矮生小灌木。茎高7~15cm,小枝细,灰褐色,有白细毛;芽椭圆形,淡褐色,有毛。叶革质,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2cm,宽8~10mm,先端钝或嘲形,或微凹,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色浅,散生腺点,叶缘上部有不明显锯齿或全缘,稍反卷,近基部有细毛;叶柄极短。总状花序着生在小枝的顶端,花稍下垂,苞片鳞片状,红色,小苞片2,卵形,脱落;花序轴和花梗密生细毛;花萼短,钟形,4裂,无毛,裂片广卵形,先端尖;花冠钟形,白色或淡红色,4裂,径约5mm,裂片广卵形;雄蕊8;子房下位。浆果球形,直径约7唧,红色,顶端有宿萼。花期67月,果熟期8月。

生活习性:生于高山地带的针叶林下或灌木丛中。

采制:6月间开花时采叶,晒干。

药材性状:叶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展开后为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cm,宽8~10mm,表面暗绿色至绿褐色,背面灰绿色,散生腺点;全缘,革质。气微,味苫而涩。以完整、色绿者为佳。

性味:苦、涩,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解毒。用于尿道炎,膀胱炎。常用量3~5g。果实:酸、甘,平。止痛,止痢。用于痢疾,肠炎。

附注:同属植物笃斯越桔 Vaccinium uliginosum L. 的干燥叶也作越桔入药。上述两种植物在黑龙江省大小必安岭和吉林省长白山区资源量很大。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