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是大家喜食的蔬菜,因其适应能力强,耐寒性好,故已成为保护地主栽品种。但不少地方,由于多年连作,加之忽视综合防治,致使韭菜灰霉病危害日趋加重,已成为棚室韭菜的主要病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据笔者在山东潍坊地区调查:连作3年以上、和单靠农药防治的棚室,都程度不同的发病,发病重的减产2-3成,减收30%-40%,甚至绝收。今年不少蔬菜大棚,因遭受了水灾,地下水位高,棚内湿度大,致使大棚韭菜已出现了较严重的病害。

该病主要危害韭菜的叶片,依据症状可分为白点干尖和干尖湿腐两种类型,有时两种类型混合发生。1.白点干尖型:在韭菜叶片正面和背面初生白色或淡褐色小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叶片上的病斑正面多于背面。病斑呈现梭形、或圆形,发病后期病斑互相汇合成较大斑块,逐渐成片导致叶尖、半叶或全叶枯焦。2.干尖湿腐型:病害从收获刀口处向下传播,被害叶片初期呈现水浸状,后变淡绿色,有褐色轮纹,扩散后多成半圆形或V字形,并可向下延伸2-3厘米,呈黄褐色,叶面上着生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物,叶片不产生白点,一般先从叶尖发生干枯。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绿色绒毛状霉、并伴有霉味,菜叶湿软腐烂。带病韭菜在储藏运输过程中,病害发展很快,会造成整株或整捆完全湿软腐烂。

发病规律:该病主要靠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传播、蔓延。收割韭菜时,病株上的病菌可散落在地表上,借助流水、大风和农事操作等渠道传染到新生叶上。发病与湿度、温度密切相关。湿度是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重,相对湿度低于70%时发病轻,相对湿度低于60%很少发病。韭菜夜间受冻,白天高温,同时湿度又大时,发病也重。

综合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寒青韭霸F1、寒绿王F1、克霉1号等品种高抗灰霉病,791雪韭、雪韭王、平韭4号、平韭2号、独根红等品种抗病性较好。2.搞好田园清理和轮作换茬: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残株、败叶,将其深埋或烧掉,防止病菌传播和蔓延。实行韭菜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有良好防效。3.韭菜种植之前,将土壤进行深耕翻晒,韭菜生长期间,进行行间中耕晾晒。这样既有利于杀死病菌和地下害虫,又利于熟化土壤、提高肥效。4.该病流行条件是高湿、高温、低温。因此,在做好棚室保温的同时,及时通风换气,尽量降低湿度,防止湿度过大,是预防和减轻病害的关键。在晴暖无大风天的中午前后,当棚内温度达到24℃以上时,要将棚顶塑膜拉开一条缝隙,进行通风散湿、降温,使棚内相对湿度降至70%以下。依据韭菜的长势和天气来确定通风时间,严禁在棚室的底部通风,以免遭受冻害。确保棚内昼夜温差不小于10℃,最高温度不超过24℃。5.通过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浇水、除草等措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增强其抗病能力。种植前,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700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2公斤,将肥料深翻入土,灌一次透水,种植后适量灌水一次。封冻前追肥两次,两次之间、间隔15天左右,每次追尿素15公斤,追肥后及时浇水,然后扣棚管理,为韭菜抗病、高产优质打好基础。6.草木灰有除湿、保温、施肥、防治病虫害和增产等多种效果。种植前每亩撒施草木灰50公斤,翻人地下,有促进韭菜发根分蘖、茎叶粗壮,抗病,预防种蝇危害能等作用。韭菜生长期间,每收割一次撒施一次草木灰,每亩每次撒施20公斤,对灰霉病有良好防效。7.在韭菜行间铺稻草、麦穰等覆盖物,既可降湿、保温,有能防冻、防病。

农药防治:农药防治,一定要在发病初期,才能确保效果。尽量使用烟剂和粉尘剂农药,可避免因喷洒液体农药造成棚内湿度增加。1.据试验使用烟剂防治,比用同种可湿性杀菌剂喷雾的效果高10%左右,而且不需使用药具和水。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根据病害发生轻重程度,每亩每次用量200-300克,分为6-8个点,放好后用暗火点燃,冒烟后密闭棚室4-6小时。隔7-8天,再熏一次。2.喷洒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喷1公斤,隔10天喷一次,一般需喷2-3次。3.韭菜发病初期,每次收割后都要及时喷洒一次农药。可喷50%多菌灵500倍液,或20%粉锈宁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上述农药要交替使用,施药的重点是新叶和割口处,及韭菜周围的土壤。每次收割韭菜,要做到边收割、边喷药,尽快封住伤口,预防灰霉病发生传播。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