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葡萄枝枯菌核病

分布葡萄枝枯病最早在日本报道,智利2001年也首次报道了该病,2002年澳大利亚首次发现此病,我国上海、江苏和辽宁的部分地区也有发生。

寄主是巨峰系葡萄品种的重要病害。

发病症状
葡萄枝枯菌核病在早春主要危害葡萄的幼嫩新梢,严重时也可危害叶柄和果梗。嫩梢发病时,初期病组织出现褐色或近暗褐色水渍状斑点,且病斑处易腐烂,直达枝蔓的木质部,发病部位多在新梢的基部,严重时枝条枯死。症状类似灰霉病的危害状,但无鼠灰色霉状物,有时在发病枝条的中空髓部可产生菌核;叶柄发病,开始为褐色的小斑点,后期扩展为不规则的暗褐色大斑,病叶易脱落。

病原
引起葡萄枝枯菌核病的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属于子囊菌亚门。菌核为椭圆形、黑色,直径为1-10 mm。子囊盘为红褐色至褐色,盘状。子囊孢子为梭形或椭圆形,单胞,大小为8-13 m4-8 m。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是以菌核在病组织中或土壤中越冬。春季,病菌在越冬的菌核上形成子囊盘,并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助气流侵染葡萄幼嫩的新梢和叶片,完成初次侵染。低温、多雨、湿度大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核盘菌的寄主范围广,可侵染多种蔬菜、果树及观赏植物等。

防治方法
清除菌源:秋后结合修剪,将园内的病枝落叶、病果等病残体清扫干净,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在葡萄发芽前,在枝蔓和地面上喷洒石硫合剂,以减少初侵染病菌的来源。

加强果园管理:要及时进行夏剪,除去多余的叶片和枝条。保持架面通风透光,防止郁闭,降低园内的湿度。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避免造成新梢的徒长。发现病枝及时剪除销毁。

药剂防治:在葡萄开花前,结合葡萄黑痘病和灰霉病等,可喷洒杀菌剂,如50%的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50%保倍福美双等。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