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苹果苦痘症

异名苹果苦陷病、苹果点刻、苹果赤龙斑、苹果茶星病


分布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

发病症状
(1)叶部:幼叶发病常变畸形,或叶尖和叶端现斑点,或坏死或致嫩梢枯死。

(2)果实:果实近成熟时开始出现症状,贮藏期继续发展。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出现颜色较深的圆斑,圆斑在红色果面上为暗红色,在绿色或黄绿色果面上为浓绿色,四周有红色或绿色晕圈,病斑以果顶和果肩及下部为多。之后,病斑表皮坏死,形成褐色凹陷病斑。病斑下面果肉坏死,变褐,成海绵状,以圆锥形或半圆形深入果肉。坏死果肉具苦味,严重时皮下5mm左右深处的果肉不能食用。病斑大小不等,直径由0.2-1cm左右。轻病果上病斑有3-5处,重病果上的病斑多处,果面布满坑坑洼洼的斑点。贮藏后期,病组织易被其他真菌腐生,发生腐烂。苦痘病与痘斑病的区别,痘斑病的病斑比苦痘病的多,早期的发病部位比苦痘病浅,多为1mm左右深,按通常的削皮习惯,可把这层变褐果肉削掉,更主要的是痘斑病最先变褐发生在表层,由外面向里面变褐,前期果肉苦味不太明显。而苦痘病最先变褐发生在果肉里层,在果肉中由里向外坏死,变褐,果肉具明显的苦味。其发病前期病斑凹陷已较明显,而痘斑病则不太明显。痘斑病发病有明显的方向性,果实阳面比阴面重,阳坡果比阴坡果重,外围果比内膛果重。

病原该病主要与果实中的氮、钙含量及N/Ca有关。

发生规律
1.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与果实中的氮、钙含量及其比例有关。苹果内钙离子浓度低于100mg/kg,呼吸率增高,原生质及液泡膜崩解,表皮组织细胞下的薄壁细胞变成网状,致果实内部组织松软,甚至果肉出现褐点,外部现凹陷斑。苹果内钙离子浓度高于100mg/kg时,呼吸稳定,蛋白质及核酸合成率增高,果实表现正常。果实内氮钙比等于10时不发病,氮钙比大于10时发生苦痘病,达到30时则严重发病。

2.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在苹果各品种中,国光、生娘、祝光、青香蕉、赤龙、玉霞、元帅、金冠(幼树)、橘苹、旭、翠玉、秋花皮、伏花皮及冰糖等较发病,红宝石贮藏期无苦痘病。同一品种,砧木不同,发病轻重不同,如接穗用国光、烟台沙果、福山小海棠发病轻;山定子砧发病重。同一品种中,幼树、旺树、结果少、果个大的含Ca量低,发病重。

(2)叶片、果实的钙比:比率上升,发病率增高。如Ca叶/Ca果等于20-30,发病率为6.1%;等于50-60时,发病率为22.4%;等于70-80时,发病率为75%。

(3)土壤因素: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高,C/N高,发病轻;沙地、低洼地发病重。地下水位高的沙地,根系主要分布层因出现渍水,氨态氮积累太多,发病重;有些地区土壤并不缺钙,但仍有苦痘病发生,主要是由于土壤内盐基失衡,叶中的钙不能顺利转移到果实引起。

(4)气候因素:前期土壤干旱,后期大量灌水均会降低果内钙的含量,加重病情。

(5)栽培管理:偏施、多施速效氮肥,特别是生长后期偏施氮肥,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防治上应多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配施钙镁磷肥、硝酸钙等。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生产上不同品种、砧木对苦痘病的发病性具明显差异,所以应当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对发病重的品种,采用高接抗病品种的方法以减轻为害。②改善栽培管理条件。合理修剪,适时采收,增施有机肥和绿肥,改良土壤,早春注意浇水,雨季及时排水,适时适量施用氮肥;适当轻剪,保持树势中庸。③叶面、果实喷钙。常年病重果园,可在果实生长中、后期喷布0.5%硝酸钙倍液与迦姆丰收1000倍混合。或喷氨基酸钙、腐殖酸钙效果良好,每间隔20天喷1次,连续3-4次。或红色品种在发病前2-3个月喷氯化钙150-200倍液。黄色、绿色品种喷硝酸钙,盛花期后隔2-3周喷1次。但应注意,气温高于21℃易发生药害,所以喷前应试喷,以确定适当浓度。④加强贮藏期管理。入库前用2%-8%钙盐溶液浸渍果实,如8%氯化钙、1%-6%的硝酸钙等。

(2)物理防治:贮藏期要控制窖内温度不高于0-2℃,并保持良好的通透性。有条件的采用小型气调库,必要时可把采后的苹果倒入1℃的预冷池中冷却,然后进行贮藏,不仅贮藏寿命得到延长,还可减少发病。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