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香瓜菌核病

分类 甜瓜
发病症状
此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叶片、茎蔓和瓜果都可受侵染。叶片染病,呈水渍状腐烂,病部产生白色菌丝,空气干燥时仅形成大型灰褐色坏死枯斑。茎蔓染病,亦呈水渍状软腐,病部产生浓密白色絮状菌丝团,后期变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致病部以上萎蔫坏死。瓜果受害,初为水渍状,以后迅速腐烂,在病部产生浓密絮状白霉,最后转变成黑色菌核,终致瓜果全部腐烂。

病原
病原菌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 属子囊菌核盘菌真菌。

发病规律
菌核病为香瓜的普通病害,局部地区发生为害,多在保护地内零星发病,病株率常在5%以下,个别棚室发病较重,造成一定数量烂瓜,影响产量。

病原菌以菌核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菌核在潮湿土壤中存活1年左右,在干燥的土壤存活3年以上,在水中经1个月即腐烂死亡。菌核萌发后,借气流传播蔓延。初侵染系由子囊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衰老的或局部坏死的组织上侵入。当病原菌获得更强的侵染能力后,直接侵害健康茎叶。在田间病,健叶经接触菌丝即传病。病原菌的发育和萌发最适宜温度分别为20℃和10℃,相对湿度高于85%时,病害发生重。湿度低于70%,病害明显减轻。春秋天气温暖、多雨、湿度大有利于发病。此外,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偏施氮肥,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栽培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与百合科蔬菜轮作3年上;不能实行轮作的地方,可以利用三夏高温季节进行土壤消毒,方法是清洁田园后,每667平方米施石灰50~100千克,加上碎稻草或麦秸深翻后,灌水覆膜,可杀死菌核。培育适龄壮苗,苗龄6~8片真叶为宜。合理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磷肥7.5~10千克,钾肥10~15千克。带土定植,提高盖膜质量,使膜紧贴地面,避免杂草滋生。适期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使其得不到充足的散射光,不能完成其发育过程。要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勤中耕除草。在子囊盛期中耕,有杀灭病原菌作用。及时清除病残株及下部病叶。收获后进行1次深耕,使多数菌核埋在6厘米土层以下。

2. 药剂防治。定植后发病前可用3.5%噻菌特烟剂进行烟熏,每667平方米用250克,傍晚进行,每隔7天1次,连熏3~4次。定植后发病前喷药,常用药剂有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速克灵或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