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桃褐腐病

异名桃菌核病、灰腐病


分布全国各桃产区均有发生。

寄主桃、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

发病症状
(1)枝干:新梢发病初为病斑长圆形,褐色,后期中央凹陷,边缘紫褐色,常发生流胶,当病斑扩大至围绕枝梢一周后,病梢上部枯死。

(2)叶片:嫩叶发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圆形褐色水烫状斑点,很快扩大,边缘绿褐色,中部黄褐色,可见有深浅相间的轮纹,后渐扩展到叶柄,全叶枯萎,病叶残留于枝上经久不落。

(3)花器:先侵染花瓣和柱头,初呈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期花萎凋,花朵成喇叭状,无力张开,花瓣顶部变褐,花柱肿大畸形。潮湿天气病花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霉;天气干燥时则萎垂干枯,残留枝上,严重的花芽松散干枯。

(4)果实:采收前病果初期呈现褐色、圆形小病斑,而后病斑扩展很快,并露出灰色、粉状小球,呈同心轮纹排列,病果大部分或全部腐烂,最后呈僵果干枯挂在树上。

病原
链核盘菌 Monilinia fructicola(Wint.)Rehm.和核果链核盘菌 Monilinia laxa(Aderh. et Ruhl.)Honey,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僵果或枝梢的溃疡部越冬,靠风、雨传播。

2.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不同,凡成熟后质地柔嫩、汁多、味甜、皮薄的品种比较易发病。表皮角质层厚,果实成熟后组织保持坚硬状态者抗病力较强。

(2)环境:高湿是病菌蔓延的有利条件,春夏之间雨水多,台风、秋雨季节,沿河及沿湖多雾有利于褐腐病猖獗流行和重复发病。果实贮运中如遇高温、高湿,则有利病害发展,引起损失更重。

(3)栽培:虫害防治不力。果园环境差。残留于树上或落于地上的病僵果、病花朵形成的分生孢子、病果梗和病枝未经处理,成为传染源。地势低洼或枝叶过于茂密,通风透光较差的果园,发病都较重。未经检疫从病区及老栽植区引种的接穗苗木带菌,发病多。

防治方法
(1)检疫:严格检疫,禁止从病区、老区引入带病苗木和接穗,一经发现立即烧毁。

(2)农业防治:①冬季修剪时认真清除树上枯枝僵果。桃园内不要间作油菜、莴苣等易感染菌核病的作物。园地冬季深翻,深埋落地病僵果。②早春及时耕锄,并喷撒石灰粉消灭地面残存病僵果上萌发的子囊盘,肃清及杜绝病源。③幼果期间坐果过多时应及时疏果,避免果实相互密接,防止病果与好果的接触传播。疏果时对萼片不能顺利脱落的幼果采用人工脱萼。可减少感染菌核病。④采果后应立即摊开降温,晾干果面水分后装箱,可减少贮存运输中的病菌感染。

(3)药剂防治:谢花后至幼果期喷80%退菌特1000倍液加65%代森锌WP 5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次。及时防治蚜虫。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