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中杂10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保护地、露地兼用一代杂种番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有限生长型,总状花序,每花序坐果3~5个。果实圆形,粉红色,单果重150g左右,味酸甜适中,品质佳。在低温下坐果能力强,早熟,抗病性强,保护地条件下坐果好。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可达5500~6000kg。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左右,含维生素C12.9~16.9mg/100g鲜重。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分苗,4月下旬定植露地,春小棚于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3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后蹲苗不宜过重,整枝时注意保留第一穗果下面的1~2个侧枝,每亩定植4000株左右。亩用种量约50克。

适宜地区 适宜露地或小棚早熟栽培。

扩展阅读

红杂10号番茄


品种名称红杂10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父本是从美国引进的Peto95材料中,经多代定向选择而育成的优良自交系8784。母本8753由亚洲蔬菜研究中心提供,含有幼苗表现为绿茎的ah基因。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极早熟。有限生长型,生长势中等。普通叶,叶量适中,叶片舒展,主茎上第五叶节开始着生花序,以后每间隔1~2叶节再出现1花序,坐果率高达90%以上。果实圆形,幼果无绿色果肩,成熟果红色,着色均匀,果实成熟集中,单果重70~100克。果面光滑、美观,果脐、便洼小,果肉、胎座及种子外围胶状物均为粉红色,果肉厚,果肉较紧实,抗裂,耐压。适宜作罐藏加工和鲜果远销。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4000千克/亩以上。

品质分析

含可溶性固形物5.0%左右,番茄红素107毫克/千克鲜样。

抗性

高抗番茄花叶病毒病,另经人工接种鉴定还高抗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矮架栽培(双干整枝,栽植密度3500~4000株/亩)和无支架栽培(3000~3200株/亩)。为提高产品质量,提倡疏花疏果,每株选留4~5个花序,每序留4~5个果。

适宜地区
适宜湖北、湖南、黑龙江、宁夏、内蒙古、甘肃、广西、云南等地栽培。

中杂8号番茄


品种名称中杂8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5年

审(认)定情况199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配的保护地露地兼用番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中早熟。果实圆形、红色,果形较大,单果重180~200克。品质优良,畸形果和裂果少,甜酸适中,风味好。复合抗病性强,丰产性强,较耐低温、弱光。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糖酸比5.4︰1。

抗性

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抗番茄叶霉病(含Cf5基因)、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春季栽培年前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上旬定植,栽植密度2500~3000株/亩。

2. 秋冬季栽培7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3500株/亩。

3. 大棚春季栽培1月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500~4000株/亩,每株留2~4穗果摘心。

4. 秋季栽培6月下旬播种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约4000株/亩,留2~3穗果摘心。
5. 露地栽培2月下旬至3月初温室中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应性强,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各种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中杂11号番茄


品种名称中杂11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2001001,0108016-2000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
品种来源亲本组合为932-29932-5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杂交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普通叶,第8~9节着生第1花序,单式花序,每序5~10朵花,坐果4~6个,座果率高,平均87.9%。果实圆形、果面粉红色,幼果无绿肩,畸形果、裂果少。单果重170~360克。

产量表现

19971999年参加北京市番茄品种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5538千克,比对照中杂9号增产4.6%,比佳粉15号增产5.8%;1998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43千克,比佳粉15号增产17.1%。19981999年参加河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3千克,比对照中杂9号增产28.6%。

品质分析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糖酸比5.7,甜酸适中,Vc含量128.5毫克/千克。

抗性

抗TMV,中抗CMV,抗番茄叶霉病、枯萎病,脐腐病、筋腐病等生理病害也较少发生。

栽培技术要点

1. 该品种是保护地品种,尤以加温温室和秋棚更能发挥品种特性。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春季栽培年前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上旬定植,栽植密度2500~3000株/亩。秋冬季栽培7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3500株/亩。大棚春季栽培1月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500~4000株/亩,每株留2~4穗果摘心。秋季栽培6月下旬播种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约4000株/亩,留2~3穗果摘心。

2. 露地栽培2月下旬至3月初温室中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株/亩。该品种果大、高产,中晚熟,所以要求肥水充足,施足基肥,及时追肥,特别是磷、钾肥要占相当比例,注意秧果关系,秧壮才能果肥。该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敏感,育苗期注意温度不要过低,定植后蹲苗不宜过狠,保护地栽培时花期及时喷番茄灵等生长素以保花保果等。

适宜地区

适宜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

中杂9号番茄


品种名称中杂9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980006,(96)京审菜字第9号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892-43892-54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为无限生长型,中熟、粉红果,果实圆形,幼果有绿肩,单果重160~200克。果实商品品质好。畸形果和裂果少。成熟果实硬度0.5千克/厘米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低温弱光条件下,坐果率和产量仍较高。

产量表现

丰产性强,平均产量5100千克/亩,曾获20000千克/亩高产(长季节栽培)。

品质分析

含维生素C19.5毫克/100克鲜样,糖酸比5.9:1,风味上等。

抗性

复合抗病性强,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抗番茄叶霉病(含Cf5基因),抗番茄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春季栽培年前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上旬定植,栽植密度2500~3000株/亩。秋冬季栽培7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3500株/亩。大棚春季栽培1月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500~4000株/亩,每株留2~4穗果摘心。秋季栽培6月下旬播种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约4000株/亩,留2~3穗果摘心。露地栽培2月下旬至3月初温室中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应性强,适宜露地和各种类型保护地栽培。

中杂106番茄


品种名称中杂106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保护地番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最新育成保护地番茄品种。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中强,普通叶。果实近圆形,幼果有绿果肩,成熟果粉红色。单果重180~220g,果形整齐、光滑,畸形果和裂果很少,品质优良,商品性好。早熟性好,产量高。比中杂9号增产8%~10%,是进行无公害生产和绿色生产的优良品种。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为8000公斤。

抗性

抗叶霉病、番茄花叶病毒、枯萎病,耐黄瓜花叶病毒。

栽培技术要点

1. 宜春秋日光温室和大棚栽培,适时播种育苗。

2. 冬春季播种注意避免低温,夏秋季播种注意降温防止徒长。

3. 苗龄不宜太长;与其他作物轮作,基肥多施有机肥;控水蹲苗要适度,不宜时间过长;开花时可进行激素处理保花保果,但浓度不要太高。

4. 果实成熟要及时采摘,特别是在收获的中后期,以防止裂果。

5. 收获期使用杀虫、杀菌剂时要注意安全期。

适宜地区 适合春秋日光温室和大棚栽培,是进行无公害生产和绿色生产的优良品种。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