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要求
大果沙棘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干旱和风沙,耐盐碱,耐瘠薄,御严寒酷暑,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成为先锋树种。

苗木选择与定植
1. 嫩枝扦插育苗

(1)苗床设置

①设备采用中国林科院设计生产的全光照自动喷雾机进行嫩枝扦插。该设备能自动调节棚内的温、湿度,保证出苗率在85%以上。设施安装在水、电方便处。

②做床大果沙棘嫩枝扦插苗床规格一般为长10米、宽1.0~1.2米,周围修排水沟宽0.5米,防止床面积水,影响成活率。每亩施入有机肥3~5立方米及磷钾肥10~15千克,黏重土壤要掺沙改良土壤。以细沙作表层,厚5厘米左右,施以稀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以腐殖土或团粒土壤掺入有机肥或化肥作基质层,表层细沙主要功能是为插条前期提供通气、容热条件,基质层为插条成活提供养分。施业面积1920平方米。

③基质育苗沙床基质铺入三层:一层为排水层,厚度为20厘米,一般可用河卵石、粗河沙或炉灰渣,主要起排水作用;二层为营养层,厚度为15~20厘米,由草炭土、腐殖质土或结构好的土壤混合肥料、河沙混合而成,为扦插苗提供营养的作用;三层即最上层为扦插层,厚度为5厘米左右,由细河沙、风沙土或蛭石铺成。扦插后通过间歇喷雾,使苗床有足够的水分并保持透气性,供根系生长发育。

(2)扦插管理

①插条采集和处理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集以半木质化枝条生根率最高,过嫩枝条易腐烂,木质化程度过高的枝条不易生根。插条长15厘米左右、粗0.4~0.5厘米,下切口要平滑,距底芽0.3~0.5厘米,贴近上切口处保留3~5个叶片,按50~100根捆成1捆、下端整齐捆好。插条剪好后及时浸泡在水中以免失水。用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年BT生根粉剂配比浓度可采用25毫克/千克、50毫克/千克、100毫克/千克、150毫克/千克,以50毫克/千克最好。浸泡插穗下端3厘米,时间3小时、6小时、12小时均可,生根效果都很好。

②扦插扦插前1~2天用0.3%高锰酸钾水溶液喷淋床面,用量为每平方米1千克。扦插密度以每平方米500枝,株、行距为4厘米4厘米,扦插深度以3厘米左右为最佳,保持枝条直立,不可插入营养层。利用全光照自动喷雾机设备每隔数分钟进行喷雾1次,可以很好地控制插床的温、湿度和光照强度,保持插穗的叶面上有一层水膜,形成插穗生长发育的最佳温、湿度。

(3)插床管理

①苗床管理扦插初期,整个苗床扦插完后进行喷雾,确保扦插苗床的空气湿度达到80%~90%。

②生根管理嫩枝扦插后通常半个月左右生根。插穗生根前,温度控制在25~30℃,湿度控制在90%~100%。可用0.3%的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喷施,最好选择早、晚进行,每隔4天或5天喷1次。生根后,湿度保持在70%~80%,温度保持在20~25℃,每周喷1次叶面肥。在插穗全部生根、根系接近木质化时,将二铵肥料均匀地撒在床面上,随后喷透水,施肥量为50克/平方米,正常管理。

③病害防治高温季节频繁喷水后湿度较大,插穗易受细菌的侵入,影响扦插成活率。扦插结束当天用0.125%~0.2%的多菌灵溶液进行喷洒灭菌,每隔5天或6天喷1次药,直至苗木全部生根后为止。

2. 硬枝扦插育苗

(1)做床、覆地膜

选择肥沃的沙壤土,细致整地。苗床规格为长10米、宽1.0~1.2米,每公顷施有机肥45~75立方米及磷钾肥10~25千克,然后覆地膜。结合整地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应用化学药剂撒净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地下害虫。

(2)插条采集

插条在每年2~3月进行采集。选择健壮、高产及抗病性强的植株,2~3年生枝条,以3年生枝条最好。尽量在树冠结实区采集,插穗长度在20~22厘米。枝条采集后要捆成捆埋入粗沙中,温度控制在1~3℃。

(3)插条生根剂处理、扦插

插穗采用10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浸泡,浸泡时间为12小时。或用冷水浸泡24~120小时,生根效果也很好。扦插深度为3.0~3.5厘米,株、行距为5厘米10厘米,即每平方米扦插200株。

(4)插后管理

扦插结束当天,要对完成扦插的圃地浇透水,保证土壤湿度达到80%。幼苗生根新梢生长5~8厘米时,应及时摘除侧芽,每穗留一个直立、健壮的新枝,同时对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每7天喷施1次,连喷2次或3次。

可拆除地膜,进行除草、松土、灌水及追施氮磷复合肥1次,全面喷洒多菌灵溶液或波尔多液1次或2次,防治病虫害。秋季落叶后结冻前起苗。起苗时应保持苗木有完整的根系,侧根要起全,不损伤根皮,打成捆埋好越冬。

两种采集插穗的方法中,雌株插条应为90%,雄株插条应为10%。

3. 播种育苗

播种繁育实生苗是沙棘最简单易行的繁殖方法。其成本低,但培育的苗木中雄株占50%以上,幼苗期间无法识别雌雄株,因此该方法培育的实生苗只适用于营造生态林和防护林。

(1)种子采集与处理

大果沙棘种子呈褐色、深褐色及黑色,光亮,千粒重15~20克,每千克种子为4~5万粒。一是将种子用40~50℃清水浸泡1天堆放催芽,厚度不超过5厘米,每天搅拌6~8次,4~5天种子开始裂嘴,当大部分裂嘴时即可播种;二是种子与湿沙埋藏,比例为1:3,温度为0~3℃,窖藏20~30天,每周翻动2次,当种子大部分裂嘴时即可播种;三是播种前用45℃温水浸泡种子12小时,捞出后即可播种。

(2)整地

育苗地要选在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水条件方便和地势平坦的地方,土壤以沙壤土为最好。结合土壤消毒施入有机肥,每公顷施40~60立方米有机肥、磷钾肥225~300千克、22.5克锌硫磷或呋喃丹颗粒剂及3%的硫酸亚铁75千克,7天后播种。

(3)播种

春季适时早播。通辽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每亩需种子12~15千克。在播种前5~6天,灌足底水,待表土稍干后即可播种。在做好的床面上用开沟器开沟条播,行距20~25厘米,播幅5~10厘米,开沟深度1.0~1.5厘米,覆土厚2厘米。播种后覆盖细沙土并轻轻镇压,再覆盖地膜,以利保墒。

(4)苗期管理

播种前灌足底水,播种后覆盖地膜,当有15%的幼苗出土后及时撤除地膜,以防灼伤嫩苗。播后10天左右出齐苗。出苗后喷70%多菌灵或代森锌800~1000倍液预防立枯病。6月上旬间苗、松土、除草。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追肥2次,每次8~10千克。7月下旬停止追肥,以免贪青徒长,当年苗高可达30~40厘米。秋季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落叶后起苗,春季在根系萌动前起苗。

4. 营养钵培育大苗

(1)苗床选择与制作

营养钵育苗具有不占地、节约种子但运苗量大的特点。苗床宜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和便于管理的地块。苗床宽以1米为宜,每排约放10个营养钵,以便于播种、除草和水肥管理等。苗床长度可视地块及育苗量确定,床四周需留过道。

(2)营养土配置

营养土要求具有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及重量轻的特点,最好是草炭土,也可采用肥沃的轻质沙壤土混拌10%~15%的腐熟有机肥和1%磷钾肥。营养土需进行消毒,可采用高温蒸汽消毒或化学药剂消毒。化学药剂常用0.5%高锰酸钾溶液,每100千克营养土喷洒4~5千克,pH6.0~7.0。在营养钵装土前,需将配制的营养土用水拌湿,以手捏紧不散并有少量水珠渗出为宜,连续混拌2~3次,以使土、肥、水混合均匀。

(3)装钵及钵间填土

装钵时先装1/2的营养土,压实后再将营养钵装满墩实,留出覆土高度即可。装钵时以提钵不漏土、浇水后不下陷为原则。营养钵摆放在畦内后,需在钵间填满土,以保持畦内水分。

(4)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对种子进行净种预处理,再进行催芽,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确保种子良好发芽。将贮藏的种子于早春先在10℃条件下沙藏3~5天,再在2~5℃潮湿的条件下沙藏30天即可播种。或用50~60℃热水浸泡种子,待水凉时再换成热水处理1次,然后用清水清洗1遍,放置在20~25℃潮湿条件下,4~6天待种子开始破嘴露白时即可播种。

(5)播种

经催芽处理的种子有10%~20%露白时,即可播入营养钵内。播前3天灌足底水,每钵内播2~3粒种子,注意种子之间不能重叠,以免影响种子出苗。种子播入营养钵后需要及时覆土,以细沙覆盖较为理想,厚度在1厘米左右,以不露籽为宜。

(6)苗期管理

育苗期注意喷水灌溉,保持基质含水量为60%~70%,以利于幼苗生长。播种至出苗期间应少浇水,以防止土壤出现硬壳而使幼苗出土困难。

一般每天浇水1次,气温较高时每天喷水2次或3次。苗出齐后浇1次透水,以后视天气情况见干即浇,同时在雨季注意排水,以防止苗床积水造成幼苗烂根,影响生长。苗期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常用2%~3%尿素溶液结合浇水进行根外喷施,每15~20天喷施1次;后期以磷钾肥为主,常用3%磷酸二氢钾溶液,共喷施3次或4次。

单个营养钵出现多苗时,需在真叶开始生长时及时进行间苗,每个营养钵以保留1~2株壮苗为宜。取苗时要细心,用竹片或小铲挖取后轻轻提取,防止损伤幼苗根系,同时将取出的小苗立即移栽到新的营养钵中。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