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中杂101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培育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叶色浓绿,节间稍长,中熟。果实近圆形,幼果有绿果肩,果实粉红色,颜色鲜艳,大果型,平均单果重220克。果实圆形,整齐度高,裂果少,品质好,果肉厚硬度大,耐贮藏和运输,商品性状优良。适合露地及保护地延后栽培。是目前我国替代以色列和荷兰番茄的优良品种。

产量表现

平均亩产一般为8000~20000公斤。

抗性

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叶霉病和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适合露地、保护地(大、中、小棚和温室)延后栽培。露地栽培苗龄60天左右。哈尔滨地区保护地秋延后栽培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定植时施足底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75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做种肥。生育期追肥2次,第一次在果实膨大到核桃大小时追催果肥,每亩施二铵20公斤。第二次追肥的时间可根据土壤具体的费力情况而定。定植株行距25~3060厘米,亩保苗3000~3200株,单干整枝,留2~3穗果,每穗留果3~4个。

适宜地区 适于全国各地温室、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地栽培。

编辑推荐

中杂7号番茄


品种名称中杂7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4年

审(认)定情况199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95)京审菜字第4号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882-64为母本,882-54为父本配制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叶量较少,最大叶长39厘米。三穗株高80厘米左右。果实圆整,粉红色,大小均匀,幼果无绿色果肩,整齐,果实大,单果重200克左右。中熟种。裂果轻,品质优良,酸甜适中,坐果率高。连续座果能力强,座果率高,丰产性好。

产量表现

亩产一般为4000~6000千克。

抗性

因含有 Cf5基因,故对叶霉病抗性强,同时高抗 TMV,对灰霉病和晚疫病也有一定抗性。较耐弱光。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春大棚栽培,2月中下旬温室育苗,3月下旬定植。秋冬季温室栽培,8月上旬播种,9月上旬定植;春温室栽培,12月下旬播种,翌年2月上旬定植。定植密度视留果穗多少而定,留2~3序果,每亩栽苗3500~4000株;留4序果,每亩栽苗3000株左右。幼苗苗龄不宜过长,定植后蹲苗不宜过狠,要以促为主,对肥水条件要求较严,后期也需加强管理。 其它与一般保护地栽培品种相同。杂交制种无特殊要求,可按常规进行。

适宜地区
该品种为保护地专用种,适宜北京、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的温室、日光温室、春秋大棚、保护地种植。

中杂10号番茄


品种名称中杂10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保护地、露地兼用一代杂种番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有限生长型,总状花序,每花序坐果3~5个。果实圆形,粉红色,单果重150g左右,味酸甜适中,品质佳。在低温下坐果能力强,早熟,抗病性强,保护地条件下坐果好。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可达5500~6000kg。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左右,含维生素C12.9~16.9mg/100g鲜重。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分苗,4月下旬定植露地,春小棚于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3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后蹲苗不宜过重,整枝时注意保留第一穗果下面的1~2个侧枝,每亩定植4000株左右。亩用种量约50克。

适宜地区 适宜露地或小棚早熟栽培。

中杂8号番茄


品种名称中杂8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5年

审(认)定情况199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配的保护地露地兼用番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中早熟。果实圆形、红色,果形较大,单果重180~200克。品质优良,畸形果和裂果少,甜酸适中,风味好。复合抗病性强,丰产性强,较耐低温、弱光。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糖酸比5.4︰1。

抗性

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抗番茄叶霉病(含Cf5基因)、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春季栽培年前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上旬定植,栽植密度2500~3000株/亩。

2. 秋冬季栽培7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3500株/亩。

3. 大棚春季栽培1月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500~4000株/亩,每株留2~4穗果摘心。

4. 秋季栽培6月下旬播种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约4000株/亩,留2~3穗果摘心。
5. 露地栽培2月下旬至3月初温室中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应性强,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各种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中杂11号番茄


品种名称中杂11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2001001,0108016-2000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
品种来源亲本组合为932-29932-5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杂交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普通叶,第8~9节着生第1花序,单式花序,每序5~10朵花,坐果4~6个,座果率高,平均87.9%。果实圆形、果面粉红色,幼果无绿肩,畸形果、裂果少。单果重170~360克。

产量表现

19971999年参加北京市番茄品种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5538千克,比对照中杂9号增产4.6%,比佳粉15号增产5.8%;1998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43千克,比佳粉15号增产17.1%。19981999年参加河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3千克,比对照中杂9号增产28.6%。

品质分析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糖酸比5.7,甜酸适中,Vc含量128.5毫克/千克。

抗性

抗TMV,中抗CMV,抗番茄叶霉病、枯萎病,脐腐病、筋腐病等生理病害也较少发生。

栽培技术要点

1. 该品种是保护地品种,尤以加温温室和秋棚更能发挥品种特性。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春季栽培年前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上旬定植,栽植密度2500~3000株/亩。秋冬季栽培7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3500株/亩。大棚春季栽培1月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500~4000株/亩,每株留2~4穗果摘心。秋季栽培6月下旬播种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约4000株/亩,留2~3穗果摘心。

2. 露地栽培2月下旬至3月初温室中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株/亩。该品种果大、高产,中晚熟,所以要求肥水充足,施足基肥,及时追肥,特别是磷、钾肥要占相当比例,注意秧果关系,秧壮才能果肥。该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敏感,育苗期注意温度不要过低,定植后蹲苗不宜过狠,保护地栽培时花期及时喷番茄灵等生长素以保花保果等。

适宜地区

适宜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

中杂9号番茄


品种名称中杂9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980006,(96)京审菜字第9号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892-43892-54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为无限生长型,中熟、粉红果,果实圆形,幼果有绿肩,单果重160~200克。果实商品品质好。畸形果和裂果少。成熟果实硬度0.5千克/厘米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低温弱光条件下,坐果率和产量仍较高。

产量表现

丰产性强,平均产量5100千克/亩,曾获20000千克/亩高产(长季节栽培)。

品质分析

含维生素C19.5毫克/100克鲜样,糖酸比5.9:1,风味上等。

抗性

复合抗病性强,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抗番茄叶霉病(含Cf5基因),抗番茄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春季栽培年前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上旬定植,栽植密度2500~3000株/亩。秋冬季栽培7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3500株/亩。大棚春季栽培1月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500~4000株/亩,每株留2~4穗果摘心。秋季栽培6月下旬播种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栽植密度约4000株/亩,留2~3穗果摘心。露地栽培2月下旬至3月初温室中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栽植密度30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应性强,适宜露地和各种类型保护地栽培。

新星101番茄


品种名称新星101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104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亲本组合为114F64-2A45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150~160厘米,生长势强,中熟。果实高圆形,成熟果鲜红色,肉厚0.75厘米,单果重105克。中熟杂交一代组合,非自封顶类型,耐寒和耐热性较强,裂果和畸形果少,耐贮运;果实硬实,风味酸甜适中。

产量表现

19981999年秋季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2873千克,比对照益农101增产50.47%;亩前期产量1115千克,比对照增产76.59%。

抗性

中抗青枯病,抗病毒病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州地区春植12月、秋植7月中旬至9月播种,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

2. 施足基肥,开花前少施氮肥,坐果后重施肥,保持畦面湿润。

3. 及时中耕培土,插架、绑蔓、整枝,适时去顶。

4. 注意防治猝倒病、立枯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病害。

适宜地区 适宜 番茄青枯病发生严重的华南地区。广东省各地春、秋季种植。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