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蜀杂10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2001

选育单位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品种来源以雄性不育系S07-3、恢复系R-197组配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优质杂交油菜。幼苗生长半直立,株高200厘米左右,匀生分枝,分枝部位45厘米左右,一次分枝8~10个,二次分枝10~13个,主序长70~90厘米;单株有效果数500左右,每果15~17粒,千粒重3.17克。

产量表现

四川省区试两年18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71.1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3.40%,2001年四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8.3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3.8%。

品质分析

经统一测试,种子芥酸含量0.20%,商品菜籽硫苷含量46.80摩尔/升(饼),含油率39.42%。

抗性

全生育日数215天,低抗病毒病,低感菌核病,耐寒力与蜀杂6号相近,抗倒力较弱。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川西平原9月20日前后播种育苗,川南地区适当推后,注意培育壮苗。

2. 密度:亩植8000株左右,肥水条件好的地区亩植6000株。

3. 施肥量:亩施纯氮14公斤左右,注意增施磷、钾肥和硼肥。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丘地区种植。

扩展阅读

蜀龙油2号油菜


品种名称蜀龙油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12

选育单位四川省广汉三星堆油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55A作母本,9817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中熟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0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10~12个,单株有效角果464.8个,每果13.8粒,千粒重3.5克,商品菜籽含油率39.31%,全生育期221天。

产量表现

2003、2004两年四川省区试17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41.7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4.81%。2004年生产试验4点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71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1.2%。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0.46%,商品菜籽硫苷含量34.47微摩尔/克饼。

抗性

植保鉴定结果与对照蜀杂6号相比,表现为低抗病毒病,低感一低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耐寒力与对照蜀杂6号相当,抗倒力强于对照蜀杂6号。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川西平原育苗移栽适宜播期9月15~20日,川南适当推迟播种,直播顺延5~7天播种。

2.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500~8000株,直播为每亩10000株以上。

3. 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2.5公斤,重底早追,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

4. 搞好以菌核病为主的病虫综合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005

中杂10号番茄


品种名称中杂10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保护地、露地兼用一代杂种番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有限生长型,总状花序,每花序坐果3~5个。果实圆形,粉红色,单果重150g左右,味酸甜适中,品质佳。在低温下坐果能力强,早熟,抗病性强,保护地条件下坐果好。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可达5500~6000kg。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左右,含维生素C12.9~16.9mg/100g鲜重。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分苗,4月下旬定植露地,春小棚于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3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后蹲苗不宜过重,整枝时注意保留第一穗果下面的1~2个侧枝,每亩定植4000株左右。亩用种量约50克。

适宜地区 适宜露地或小棚早熟栽培。

秦优10号油菜


品种名称秦优10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4002

选育单位咸阳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以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68A与双低雄性恢复至5009C组配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三系杂交油菜种。子叶肾脏形,苗期叶较直立,深裂,叶片大,较薄,叶色淡。茎秆粗壮、绿色,秆硬。花蕾大,花粉饱满。均生分枝,主穗长,角果长,粒多。杂种生长势强,整齐,春发快恢复率高。中熟,籽粒黑色。每亩1.2万株密度下,株高185厘米,有效分枝部位7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0个,每果粒数24粒,干粒重3.5克。较抗倒伏,抗冻性一般。

产量表现

试验亩产190~204公斤。

品质分析

据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测定,杂交种种子芥酸含量<0.1%,商品油菜籽硫苷含量27.93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2.52%。

抗性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鉴定,抗一耐菌核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陕西省关中9月中旬播种,陕南与当地主栽品种同期播种;

2. 直播每亩0.3公斤,移栽每亩0.1公斤。

3. 密度:亩留苗0.8万~1.2万株。

4. 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一般亩施尿素18公斤左右,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钾肥和硼肥可根据土壤含量适量补施,一般亩施硼肥0.5~0.75公斤。

5. 1~2叶期及时一次定苗,适时冬灌,及时培土中耕和防治虫害,封冻前培土壅根,保苗安全越冬。稻田要及时开沟排涝,做好抽薹初期和终花期后茎象甲、蚜虫、菌核病防治,叶面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和2%尿素等,增角、增粒、增粒重。

6. 适时收获,堆垛后熟,及时打晒,防止发霉变质。

7. 大田收获的油菜籽不能作种用。

适宜地区
适宜陕西关中、陕南灌区700米以下地区及陕西省内同类生态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2000-5

红杂10号番茄


品种名称红杂10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父本是从美国引进的Peto95材料中,经多代定向选择而育成的优良自交系8784。母本8753由亚洲蔬菜研究中心提供,含有幼苗表现为绿茎的ah基因。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极早熟。有限生长型,生长势中等。普通叶,叶量适中,叶片舒展,主茎上第五叶节开始着生花序,以后每间隔1~2叶节再出现1花序,坐果率高达90%以上。果实圆形,幼果无绿色果肩,成熟果红色,着色均匀,果实成熟集中,单果重70~100克。果面光滑、美观,果脐、便洼小,果肉、胎座及种子外围胶状物均为粉红色,果肉厚,果肉较紧实,抗裂,耐压。适宜作罐藏加工和鲜果远销。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4000千克/亩以上。

品质分析

含可溶性固形物5.0%左右,番茄红素107毫克/千克鲜样。

抗性

高抗番茄花叶病毒病,另经人工接种鉴定还高抗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矮架栽培(双干整枝,栽植密度3500~4000株/亩)和无支架栽培(3000~3200株/亩)。为提高产品质量,提倡疏花疏果,每株选留4~5个花序,每序留4~5个果。

适宜地区
适宜湖北、湖南、黑龙江、宁夏、内蒙古、甘肃、广西、云南等地栽培。

蜀丰6608油菜


品种名称蜀丰6608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8年

审(鉴)定情况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8014

选育单位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66-8A/H804(核不育两系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195.1厘米,单株有效角果624.9个、每果15.56粒、千粒重3.22克。两年平均主序不实果率6.94%,比对照川油21低3.54个百分点。花期未发生倒伏。全生育日数225天,比川油21晚熟3天。

产量表现

2007、2008两年18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70.19公斤,比对照川油21增产8.01%,其中增产点次17个。在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该组合平均亩产166.05公斤,比对照川油21增产7.11%。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0.13%,商品菜籽硫苷含量19.65mol/g饼,含油率43.4%。

抗性

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与对照相比低抗病毒病,低感菌核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直播10月上旬。

2.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000~8000株,直播10000~12000株。

3. 施肥:参照当地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管理。

4. 适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四川省平、丘地区。

白杂1号油菜


品种名称白杂1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3003

选育单位陕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不育系58A恢复系143C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系白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70天左右,苗期苗相匍匐,叶色深绿,叶面密被刺毛,深裂叶,生长势较强。返青后生长较快,开花较晚,但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成熟时株高120~150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10~12个,角粒数18~20粒,全株角数300~350个,千粒重2.6~3.0克。

产量表现

四年旱塬区试平均亩产120公斤。

品质分析

芥酸45.63%,含油量42.4%,对照秦油4号芥酸45.76%,含油量42.0%。

抗性

经陕西省植物保护所鉴定,白杂1号的发病株率为12.07%,病情指数为4.42,对照秦油4号病毒发病株率为16.97%,病情指数为6.39,白杂1号比对照分别低4.9%和2.51%。表现为耐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施肥:一般田块亩施碳酸氢铵50公斤或亩施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也可施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若播种时墒情较好,可用2.0公斤的尿素作种肥。

2. 播期:渭北塬区延安以南、洛南以北在8月20~25日,洛川以南在8月25~30日,同时要依据土壤墒情可抢墒播种。

3. 播种方式:用犁通沟溜籽,明沟浅播覆土,也可采用谷物施肥沟播机播种,每亩播量0.25~0.5公斤,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播前可用辛硫磷拌种。

4. 留苗密度:旱肥地一般亩留苗1.2万~1.4万株,旱薄地亩留苗1.4万~1.6万株。行距40厘米,株距12~17厘米。

5. 田间管理:油菜出苗后要及时用4.5%甲敌粉每亩1.5~2.0公斤撒施,防治油菜的黄曲跳甲等害虫。油菜4叶期时一次定苗清行,并及时的松土解夹,保证全苗,同时用甲敌粉每亩1.5~2.0公斤喷撒,防治黑缝叶甲等害虫;11月下旬油菜越冬前培土冬苫,并根据苗情结合培土每亩施用尿素3~5.0公斤。油菜返青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4.5%甲敌粉每亩1.5~2.0公斤喷撒,或用40%的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油菜茎象甲。初花期和灌浆期要加强对蚜虫的重点防治。成熟时适时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在陕西省渭北塬区,海拔1000~1300米的地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青杂3号油菜


品种名称青杂3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1年

审(鉴)定情况2001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青种合字第0163号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

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利用三系杂交方法配制而成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子叶心脏形,幼茎绿色。抽苔前植株生长半直立。有效分枝部位20.884.9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5.130.67个,二次有效分枝数5.750.99个,主花序长65.154.73厘米,植株呈帚型,匀生分枝,株高146.385.50厘米,花黄色,花冠椭圆形,成熟角果黄绿色,角果斜生,长7.450.98厘米,籽粒节较明显。角果密度0.860.096个/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166.5641.23个,单株产量8.121.24克,每角果粒数26.690.68粒,千粒重3.550.25克,容重715

产量表现

大面积种植亩产180~227公斤,高水肥条件下亩产227~28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要求在土壤疏松,肥力中上的地块种植。适时多用磷肥,氮肥用量比一般品种大,氮∶五氧化二磷=1:0.93。播种期4月中旬至4月下旬,每亩播种量0.4公斤。每亩施纯氮4.60公斤,施五氧化二磷2.67公斤。4~5叶期至花期每亩追施纯氮4.6公斤,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青海省海东海拔2800~3000米的高位山旱地种植。

备注
原代号:E144、青油杂3号、青杂油3号

油研10号油菜


品种名称油研10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3001

选育单位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27821A94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双低高油杂交组合。全生育期213.8天,比对照(油研七号)长2.6天,株高185.9厘米,分枝部位高75.3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03.6个,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3.8克,单株粒重22.04克。苗期长势强、整齐,顶叶较大,幼苗子叶叶柄呈紫色。植株茎杆坚硬,节间较密,株型较好。籽粒呈不均匀黄褐色,园滑光亮。

产量表现

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20002001年度平均亩产166.74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9.84%;20012002年度平均亩产150.74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3.41%;两年平均亩产158.74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6.62%。2002200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9.2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21.47%。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硫甙含量27.3微摩尔/克饼,粗脂肪含量44.58%,优于国家双低高油品种标准。

抗性

试验中未发生较大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

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亩移栽种植密度6000~8000株,直播密度为10000~12000株/亩。合理施肥: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要强调施用硼肥。

适宜地区
适宜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地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油27842

南油10号油菜


品种名称南油10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04

选育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以自育南A7作母本,274R作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中熟双低杂交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09.48厘米,一次分枝9.1个,单株有效角果502.2个,每角粒数15.3个,千粒重2.97克,全生育期220天。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四川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47.1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1.1%,参试点次17点,其中14点次增产;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3.1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6.7%。

品质分析

商品菜籽含油量36.55%,种子芥酸含量0.04%,商品菜籽硫苷含量15.44微摩尔/克菜饼。

抗性

植保鉴定,与对照相比,为低抗一中抗病毒病,低感一低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较强,抗倒力强于对照,耐寒力与对照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苗龄30天左右,亩植株数7 000株左右,科学施肥,重底早追,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比例为1︰0.35︰0.95,苗期防治蚜虫和莱青虫,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01杂796

杂选1号油菜


品种名称杂选1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赣审油2002001

选育单位贵州省种子总站(李厚英)

品种来源双低核不育两用系156A-3(156A45B)/92-6(207209)杂交选配的杂交油菜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全生育期186.5天,比中油821迟熟1天。株高179.9厘米,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株型紧凑。分枝高度71.1厘米,一次分枝6.1个,全株有效角果数246.3个,每角粒数22.6粒,千粒重4.0克。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试,2000年平均亩产131.3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1.16%,极显著;2001年平均亩产120.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5.9%。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52%,硫代葡萄糖甙含量99.2mol/g,含油量41.7%。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17.2%,病指7.0,对照中油821菌核病发病率8.5%,病指3.3。

栽培技术要点

选好苗床,适时早播,培育壮苗促早发,适时移栽,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施硼肥。做好排渍防涝。

适宜地区
赣北地区种植。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