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梨褐腐病

异名梨菌核病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寄主梨、苹果和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上产生褐色圆形水渍状小斑,以后病斑迅速扩大,从病斑中央长出灰白色至灰褐色小绒状的霉丛(病菌的孢子座),常呈同心轮纹排列。病果果肉松软,呈海绵状略有弹性。在果实上病害扩展很快,8-10天可使全果腐烂,大多数病果早期脱落,也有少数病果残留树上,失水干缩成为黑色僵果,表面具有特异的蓝黑色斑块。

病原
果生链核盘菌 Monilinia fructigena(Aderh.et Ruhl.)Honey,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时期为仁果丛梗孢 Monilia ructigena Pen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和孢子在病果上越冬,借风、雨传播,通过伤口或皮孔侵入,潜育期5-10天。在贮运中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如有大量伤口,则传播更为迅速。

2.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不同品种对褐腐病抗性不同,香麻梨、黄皮梨较抗病,金川雪梨、明月梨较发病。(2)环境: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3)栽培:果园管理差,水分供应失调,虫害严重,采摘时不注意造成机械伤多,均利于褐腐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随时清除树上树下的病、落果,并在秋、春进行土壤翻耕,将拣不净的病残果埋入土中。②适时采收,减少伤口,防止贮藏期发病。贮藏前严格挑选,去掉各种病果、伤果,分级包装。运输时减少碰伤,定期检查,发现病果及时处理,以减少损失。

(2)物理防治:贮藏期注意控制温、湿度,窖温保持1-2℃,相对湿度90%。

(3)药剂防治:①花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②花后和果实成熟前,喷施1∶3∶(200-240)倍式波尔多液,或80%大生M-45AS WP 800倍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或50%苯来特WP 11300倍液,或77%可杀得微粒WP 500倍液,或50%消菌灵WP 8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600倍液。③果实贮藏前,用50%甲基托布津WP 700倍液浸果10分钟,晾干后贮藏。④贮藏果库、果筐、果箱等贮果用具要提前准备,并用50%多菌灵WP 300倍液喷洒消毒,然后用硫磺熏蒸,空间用20-25g/m3硫磺,密闭熏48小时。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