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秦优33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9年

审(鉴)定情况200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9001号

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诱导型不育系Y133Y76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双低化杀诱导不育两系杂交种。半冬性,叶绿色,叶缘锯齿状,分枝角果斜生;成熟角果黄色,种子黄褐色。亩1.0万株密度下,株高16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8个,单株有效角果345个,角果粒数23.6粒左右,千粒重3.2克。陕西关中东部全生育期243~249天,陕南区试全生育期221~251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2天。

产量表现

两年区试关中、陕南平均亩产201.9公斤。

品质分析

杂交种种子芥酸含量0.06%;商品籽硫苷含量25.96微摩尔/克(饼),两年区试含油量关中:45.44~47.64%;陕南:48.0~48.53%;平均47.4%。国家黄淮区试含油量为47.8%。

抗性

2007年中感菌核病;2008年中抗菌核病。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旬平均气温下降到19~18℃或冬前>0℃有效积温达900℃时的始期为直播适期;关中灌区播期9月中下旬,陕南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或育苗移载。播量:直播每亩0.2~0.25公斤,育苗移载每亩0.1公斤。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密度:水肥地亩留苗0.9万株左右,旱肥地留苗1.2~1.4万株。施肥及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亩产200~250公斤油菜籽,一般需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肥6~7公斤;高产田块要适当补足钾肥;硼肥可亩施硼砂0.5~0.75公斤或将100克高效速溶硼肥在蕾苔期分两次喷施。关中灌区要作好防冻保苗,培土防倒。注意防治病虫害。该品种属诱导雄性不育杂交种,只能利用杂种一代。

适宜地区
适宜陕西省关中灌区,陕南汉中、安康地区种植。

扩展阅读

秦优13号油菜


品种名称秦优13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9年

审(鉴)定情况200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9002号

选育单位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三原县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三原县种子公司合作育成,2168AMC。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浅绿,叶上挺,叶片窄长而薄,裂叶1对,缺刻浅。叶缘锯齿状,蜡粉少。花瓣圆、中大,侧叠,花色黄;分枝位高,分枝较短,株型紧凑,茎秆绿色,秆硬;抗倒性较强。每亩0.8万株密度下,一般株高185厘米,分枝位高64.8厘米左右,单株有效分枝数8.2个,有效角果数372.1个,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54克。籽粒黑色。陕南区试全生育期239天,比对照早熟1天。

产量表现

陕南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90.7公斤。

品质分析

杂交种种子芥酸含量<0.23%;商品籽硫苷含量32.62~28.43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3.94~46.46%。

抗性

2007年抗菌核病,2008年中感菌核病。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陕南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播量:直播每亩0.3公斤,移栽每亩0.1公斤;密度:亩留苗0.8~1.2万株;施肥: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一般亩施尿素15~18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钾肥和硼肥可根据土壤情况适量补施,一般亩施硼肥0.5~0.75公斤。加强田间管理:1~2叶期及时间苗,3叶期及时定苗,实施冬灌,及时培土中耕和防治病虫害,封冻前培土壅根,保苗安全越冬。稻田要及时开沟排涝,做好抽薹初期和终花期后茎象甲、蚜虫、菌核病防治,叶面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和2%的尿素等,增角、增粒、增粒重;适时收获,堆垛后熟,及时打晒,防止发霉变质;大田收获的油菜籽不能作种用。

适宜地区
适宜陕南汉中、安康地区种植。

津优33号黄瓜


品种名称津优33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P4,父本24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津优33号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低温(8~10℃)弱光(8000lx)条件下能够正常开花结果,且瓜条生长速度快,坐瓜率高;在冬季日光温室中连续10d(天)每天后半夜温度6~8℃达5小时,植株表现叶片不卷、生长点部位舒展。抗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瓜条长30~32cm,心腔小于瓜横径的1/2,瓜把较短,刺瘤密,瓜条深绿色,有光泽,口感脆嫩,品质好,单瓜质量175g,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华北地区一般10月中旬播种,温室育苗,每667m2定植3500株。高垄栽培,施足底肥,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浇水。采收中期加大肥水量。适时进行叶面追肥。根瓜应及时采收,以免坠秧影响上部生长。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及时摘除下部老叶及病叶,有利于通风采光,减轻病害;为降低温室内的湿度,提倡用烟熏药剂或粉尘剂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于日光温室越冬栽培。

川油33油菜


品种名称川油33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02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不育系JA8为母本,恢复系JR8为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双低中熟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株高205~21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9~11个,单株有效角果447.3个,每果12.8粒,千粒重4.26克,商品菜籽含油率37.00%。全生育期220天。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四川省区试两年17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47.4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1.28%,其中15点次增产。2004年全省5点生产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46.7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6.45%。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1.02%,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7.82微摩尔/克饼。

抗性

植保鉴定结果,与蜀杂6号相比,低抗一高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耐寒力相近,抗倒力不及对照。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川西平原9月15~20日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川南适当晚播。

2. 亩植6000~8000株,肥水条件好的,可适当稀植。

3. 亩施10~15公斤纯氮,过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硼砂0.5公斤,硼砂0.5公斤。底追比60%︰40%。

4. 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后期注意防治倒伏。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杂-9

绵油33油菜


品种名称绵油33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0年

审(鉴)定情况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国审油2010006

原审定编号川审油2008003号

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绵11MA-1绵恢95-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片中等大,叶色绿色,裂叶2~3对,叶缘浅锯齿,无缺刻,蜡粉中等厚,叶片无刺毛。花瓣大、黄色、侧叠。种子深黄褐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19天,比对照油研10号早熟2天。平均株高194.2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9.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528.2个,每角粒数17.3粒,千粒重3.53克。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0kg,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8%;平均亩产油量66.4kg,比对照品种减产12.5%。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6.6kg,比对照品种增产4.1%;平均亩产油量69.4,比对照品种减产7.7%。两年平均亩产174.8kg,比对照品种增产5.9%;平均亩产油量67.9kg,比对照品种减产6.8%。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4.4kg,比对照品种增产11.2%。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40%,饼粕硫苷含量22.22微摩尔/克,含油量38.87%。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17.33%,病指10.94;病毒病发病率2.18%,病指0.86。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长江上游区于9月15日至10月5日播种育苗。每亩苗床用种0.4kg,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苗龄30~35天。

2. 施足底肥,合理密植。大田每亩底施农家肥150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35kg,氯化钾15kg,硼砂1kg。每亩种植密度8000~10000株,宽行窄株种植。

3. 及时管理,适时收获。栽后当天施定根肥水,栽后20天第1次追肥,12月上旬重施开盘肥。苗期注意防治菜青虫和蚜虫,开花后7天防治菌核病,角果成熟期注意防治蚜虫和预防鸟害。

适宜地区
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汉中及安康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秦杂油1号油菜


品种名称秦杂油1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4001

选育单位陕两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以雄性不育系陕5A与恢复系,K407组配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三系杂交种,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心叶、幼茎微紫,深裂叶,叶缘钝锯齿状,顶裂叶圆大,真柄叶叶柄特长,叶色浅绿,叶形紧凑,花色黄,大而侧叠。分枝匀生且与主茎夹角较大、主花序不明显,角果近直生、微紫、较短。在每亩1.2万株密度下,株高165厘米左右,一次有序分枝数8~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00个左右,角果粒数23粒,千粒重3.0克。在陕西关中东部全生育期240~255天,比秦油二号早熟1~2天。前期发育较快,中后期,特别是现薹后发育迅速,长势强,整齐度好。

产量表现

试验亩产20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

据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测定:芥酸含量0.21%,硫苷含量18.83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3.37%,属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种。

抗性

耐肥抗倒。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鉴定:抗一耐菌核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当旬平均气温下降到18~19℃为直播适期。育苗可比直播适期适当提前一周下种。

2. 直播每亩0.25公斤,育苗移栽每亩苗床地播0.5公斤;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

3. 水肥地每亩留苗0.7万~0.9万株,旱肥地和晚播田每亩留苗1.0万~1.2万株。

4.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油菜属喜磷作物,缺硼又会导致花而不实症,所以一定要重视磷肥和硼肥的施用。亩产200~250公斤油菜籽,一般需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肥用量可按氮量的一半施用;缺钾地区要适当补施钾肥;硼肥可亩施硼砂0.5~0.75公斤或将100克高效速溶硼肥在蕾苔期分两次喷施。

5. 做好防冻保苗,排涝防渍。

6. 注意防治病虫害。

7. 该品种属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只能利用杂种一代,二代不能作种用。

适宜地区
适宜陕两省关中、陕南灌区及陕西省内同类生态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杂油89

秦荣1号油菜


品种名称秦荣1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0年

审(鉴)定情况2010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10001号

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秦荣1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2004年育成的双低高油杂交种,其组合为:杀雄系YD78授粉系Y13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叶色绿,心叶微紫,叶缘锯齿状,无柄叶近戟形,分枝角果斜生,成熟角果黄色。在每亩1.0万株密度下,株高146.8cm,有效分枝部位45.2cm,一次有效分枝数11.5个,单株有效角果333.4个,角果粒数24.3粒,千粒重3.7g,种子黄褐色。在陕西关中地区全生育期245天左右,比秦优7号早1天。

产量表现

该品种20062009年四年参加预备试验,平均亩产233.48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59%,亩产油量比对照增产9.39%;该品种2008和2009年两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关中组区试,平均亩产205.2Kg比对照略减产,但其含油量平均46.03%,两年参试的10个点次平均亩产油量87.29Kg,比对照增加6.51%,且按产油量所有点次都增产。2009年同时参加了陕西省油菜关中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4.0Kg,比对照增产1.9%,产油量平均增产12.2%。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08%,硫苷含量 21.51umol/g饼,含油量46.03%,属高油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

抗性

耐寒抗倒,中抗菌核病,较抗(耐)病毒病。

适宜地区
适宜我省关中灌区和塬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3378

涪优3号油菜


品种名称涪优3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重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渝审油2002001

选育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新宇生物科研所

品种来源母本是从自育芥甘杂交后代中分离的不育株,与双低亲本、中双4号杂交,再与恢复系938(自育)选配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属核不育两用系杂交组合,植株高204厘米左右,最低分枝部位82.44厘米,一次有效分枝平均7.62个。全株有效果429.4个,每果16.86粒,干粒重3.47克,全生育期219天左右,中熟。

产量表现

2000年重庆市油菜区试,7个点平均亩产103.67公斤。2001年参加重庆市区试,涪优三号7个点平均亩产133.87公斤,比对照增产18.61%,两年平均亩产118.77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14.11%。2002年参加重庆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1.85公斤,比对照中由821增产0.15%。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制品检测中心测试,含油量42.5%,芥酸0.06%,硫苷86.07微摩尔/克。

抗性

抗倒性较强,感病毒病和菌核病较轻,生长势较强,整齐一致。苗期、花期及成熟期均呈蓝绿色。

栽培技术要点

育苗期9月15~20日,苗龄25天,密度7000~8000株,亩纯氮12.5公斤、纯钾12.5斤公、纯磷8.5公斤。底肥占总肥量的70%,苗肥占10%,追肥占20%。

适宜地区
适宜重庆市种植,在种植过程中注意排湿。

滁杂优3号油菜


品种名称滁杂优3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8年

审(鉴)定情况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皖油2008001

选育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Y7A(自育不育系R5A选)H932C(自育材料)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幼苗半直立,叶色淡绿,叶柄较短,裂叶2-3对,植株高大,茎杆青色,花瓣侧叠,覆瓦状,角果斜生,籽粒红褐色。20042005、20052006两年区域试验表明,抗低温特性优于对照品种(皖油14)。全生育期233天左右,熟期比对照品种晚1天左右;株高164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464个,每角20粒,千粒重3.4克左右。

产量表现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4-2005年区试亩产17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2%(极显著);20052006年区试亩产18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1%(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84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6.3%。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亩产171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4.4%。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验,2005年品质:芥酸1.4%,硫甙15.22mol/g饼,粗脂肪40.16%。2006年品质:芥酸0.4%,硫甙22.66mol/g饼,粗脂肪40.20%。

抗性

抗(耐)菌核病优于对照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滁杂优3号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滁杂优3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滁杂优3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寒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适宜地区
安徽省淮北沿淮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区和皖南山区。

秦甘50甘蓝


品种名称秦甘50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7年

审(认)定情况2007年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审(认)定编号国品鉴菜2007011

选育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品种来源BMP01-88-561336YCF51-99-83516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秦甘50甘蓝属早熟春甘蓝品种,从定植到收获50天。株型半直立,株高25.8厘米,开展度39.5厘米40.8厘米,外叶14.5片,倒卵圆形,绿色,叶面蜡粉少,叶缘有轻波纹,无缺刻。叶球圆球形,球深绿色,单球重约0.85千克,叶球紧实,球内颜色浅黄,质地脆甜,品质优良。球纵径13.3厘米,球横径15.1厘米,中心柱长5.8厘米。不易裂球,抗病性强。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全国春甘蓝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463.6g,比对照增产6.2%;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3299.1千克,比对照减产1.2%;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381.4千克,比对照增产2.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55.7千克,比对照增产2.1%。

栽培技术要点

1. 西北地区春季露地栽培,可于12月下旬阳畦播种育苗或1月上中旬温室或改良阳畦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3月下旬定植。定植前深翻土地,施足有机肥,定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5月中下旬收获上市。

2. 东北或寒冷地区一年一季栽培应2月播种,3月分苗,4月中下旬定植,6~7月收获上市。

适宜地区
建议在辽宁、云南作早熟春甘蓝种植。

红杂33号番茄


品种名称红杂33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番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有限生长型,生长势较强。第五至第六叶节开始着生花序,坐果率高。果实长圆形。果形美观,幼果有浅绿色果肩,成熟果红色,着色均匀一致,单果重64~93克。果肉厚10~11毫米,果肉紧实,抗裂,耐压。硬度0.6千克/厘米,耐压力6.6千克/呆。适宜作罐藏加工和鲜果远运贮藏。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4500千克/亩左右。

品质分析

含可溶性固形物4.8%~5.0%,番茄红素80毫克/千克鲜样。

抗性

高抗番茄花叶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矮架栽培(双干整枝,栽植密度3500~4000株/亩)和无支架栽培(栽植密度3000~32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宜湖北、湖南、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广西、云南等地栽培。

珍优冬瓜


品种名称珍优冬瓜

分类 瓜类-冬瓜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蔓生,中早熟,生长势强。第1雌花节位在主蔓18节左右,雌花可隔4~6节。

果实性状

瓜呈圆柱形,单瓜重4~5千克,每株留2个瓜(基部留1条侧蔓,主、侧蔓各留1个瓜)。瓜皮墨绿色,密被茸毛,肉厚。

产量表现

亩产5000千克以上。肉质致密,品质佳。适应性广。

抗性

抗病性强,耐贮运。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露地栽培。

秦白四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秦白四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6年

审(认)定情况1996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晚熟一代杂交种,生育期95天左右。株高47厘米,开展度62厘米。叶色深绿,白帮,叠抱,呈倒卵圆形,球形指数1.7,软叶率47.3%,包球紧实。平均单球重4.5~5公斤,净菜率75%以上,适于作为秋、冬白菜栽培。

产量表现

平均亩产8079公斤。

抗性

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耐贮藏。

栽培技术要点

陕西关中地区播期在8月1012日。肥力较高田,亩留苗1800株左右,远郊新菜园可增加到2200株左右。

适宜地区 适于全国各地大白菜产区栽培。

备注2000年获科技部、农业部九五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