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湘红菜薹2号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利用9417-2和9415-4组配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别名湘红2号,株高45厘米,开展度70厘米。基生叶披针形,约10片左右,红绿色,基部少叶翼,叶面有少量蜡粉,叶长45厘米、宽15.5厘米。菜薹皮紫红色,无或有少量蜡粉,薹长35厘米左右,横径2.0厘米左右;薹生叶3~5片,叶长22厘米、宽6.68厘米,紫色。单根菜薹鲜重50~70克。肥嫩,味甜,少粗纤维,风味浓,品质上等。菜薹含水量91%,每100克鲜样含蛋白质1.6毫克、胡萝卜素0.88毫克、尼克酸0.8毫克、抗坏血酸79毫克、钙135毫克、磷27毫克、铁1.3毫克。种子圆球形,紫黑色,千粒重2.3克左右。早中熟,从播种到始收60~65天。较耐热,耐寒,种子发芽和莲座叶生长适宜温度在20℃,菜薹生长适宜温度在5~15℃,植株耐0℃左右低温。中抗软腐病。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000~25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用种量50克/亩以内。

2. 苗龄25天左右定植,栽植密度4000~4500株/亩,行距40~50厘米、株距30厘米。

3. 忌连作,选择排灌水便利的壤土地种植。

4. 定植及管理同湘红1号,但由于生长势强,莲座期要控施氮肥,以防生长过旺,熟性推迟。

适宜地区
宜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作早中熟秋冬栽培,现已在湖南、湖北等地大面积种植。

延伸阅读

鄂红2号紫菜薹


品种名称鄂红2号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鄂审菜0022003

选育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609作母本,961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红菜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紫菜薹品种,从播种到始收70天左右,盛采期80~120天。田间生长势强,株高50~55厘米,开展度70左右,基生莲座叶8~10片,叶柄、叶主脉紫红色。菜薹亮紫红色,无蜡粉,色泽鲜艳,单薹重50~90克。薹叶3片左右,薹叶尖圆,较长;薹长25~45厘米,横径1.5~2.0厘米。耐寒,抗病性较强。

产量表现

19971999年在武汉、孝感、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地试验、试种,前期产量高,一般总产量1500~2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育苗,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播种,早播要盖遮阳网。出苗后酌情喷水。

2. 整地定植,选用前茬未种过白菜的地块,深沟高畦,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苗龄不超过30天,亩栽2800~3000株。

3. 田间管理及采收,定植后一周内追施一次速效肥,封行前逐渐增大追肥浓度追施2~3次。薹长25~30厘米时采收,每采收2~3次后及时追施速效肥。全生育期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4. 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黄条跳甲、菜螟,大田期主要防治软腐病、霜霉病、黑斑病、蚜虫、菜螟、菜青虫等病虫。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种植。

湘红2000紫菜薹


品种名称湘红2000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选育单位 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品种来源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育成的紫菜薹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菜薹肉质幼嫩肥大,主薹横径约2.5厘米,第一批侧薹横径约2.2厘米,单根菜薹鲜重60克左右,肥大者可达150克。菜薹紫红色、无蜡粉,薹生叶小而少。菜薹肉质细腻,味甜,品质极好。植株侧薹成熟期集中,第一批侧薹6~10根,产量比一般品种高30%左右。中晚熟,播种后85天左右采收。植株耐寒、抗病性强,但不耐热。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25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在8月底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12月上中旬开始采收,翌年12月为采收盛期。湖南地区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

2. 育苗或直播均可,育苗移栽需35天左右。

3.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4. 在南方栽培要求深沟窄畦,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密度3000株/亩,莲座叶生长适宜温度在15~20℃,菜薹适宜温度在5~15℃,能耐0℃左右低温。

5. 由于菜薹肥大,霜冻易引起空心,所以要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熟秋冬栽培以及北方保护地栽培。

湘红9月紫菜薹


品种名称湘红9月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选育单位 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品种来源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育成的紫菜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中等,菜薹中等大小,侧薹横径约1.8厘米,红紫色,有少量蜡粉,薹生叶窄长形。风味好,特别适合湖南等地市场消费习惯,采收期相对较长。极早熟,从播种到始收50天左右。抗逆性强,较耐热。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在8月底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12月上中旬开始采收,翌年12月为采收盛期。

2. 湖南地区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

3. 育苗或直播均可,育苗移栽需35天左右。

4.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5. 在南方栽培要求深沟窄畦,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密度3000株/亩,莲座叶生长适宜温度在15~20℃,菜薹适宜温度在5~15℃,能耐0℃左右低温。

6. 由于菜薹肥大,霜冻易引起空心,所以要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长江流域作早熟栽培。

湘干椒2号(湘辣2号)


品种名称湘干椒2号(湘辣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湘品审321号

选育单位 国家辣椒新品种技术研究种植中心
品种来源湘辣2号的母本9704A是从鲜食品种21号牛角椒中发现的不育株育成的胞质雄性不育系,父本8001是从湖南地方干椒品种中选育的优良自交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品种,从定植至采收红椒约68天。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52厘米,开展度62厘米64厘米,始花节位12~13节。果实牛角形,纵径17.7厘米,横径1.4厘米,肉厚0.21厘米,果肩平,果面光滑,深绿色,平均单果重15克左右,单株产量1000克。味辛辣,商品性好。挂果力强,坐果率高,丰产稳产。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鲜椒1800千克,干椒300千克。

品质分析

果实中含维生素C156.5毫克/100克鲜样、可溶性固形物3.3%、辣椒素0.21%、干物质16.1%。

抗性

抗炭疽病,耐疫病和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可与棉花、玉米等作物间套作。

2.长江流域12月至翌年1月均可播种,温室或温床育苗,2~3月假植一次,播种量50克/亩左右。

3.3~4片真叶时分苗1次,气温稳定在10~15℃时即可定植,覆膜定植可适当提早播期,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

4.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及时追肥,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

5.做好清沟排水,注意防虫治病。

6.及时采摘。

适宜地区
适应性较强,种植范围广,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迟心2号菜薹


品种名称迟心2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审(认)定年份1991年

审(认)定情况199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菜心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晚熟。根系发达,耐肥,植株矮壮,半直立生长,略具短缩茎,侧芽生长弱。有基生叶7~8片,叶片阔卵形,长19厘米、宽10厘米,绿色,叶柄长13厘米,薹叶狭卵形。商品菜薹高2 5~27厘米,横径1.5~2.0厘米,深绿有光泽,单薹重约53克。质脆嫩,纤维少,不易空心。风味好,品质优。从播种至初收55~60天,丰产。耐寒性中等,抗逆性较强,耐霜霉病、软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华南地区适播期为1112月及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用种量为0.3~0.4千克/亩。育苗移栽苗龄25~30天、幼苗具4~5片真叶时定植。播种前深耕晒垡,施足基肥,然后精细整地,做畦,畦宽160~170厘米。直播者或幼苗真叶展开后,应及时间去过密的苗和弱苗,在3叶期时可进行第二次间苗、定苗,保持其株、行距各16~17厘米。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

早优2号菜薹


品种名称早优2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型紧凑,叶片长卵形。叶色和薹色深绿具有光泽,菜薹光滑无蜡粉;菜薹匀称,大小适中,薹粗1.2~1.4cm,薹长20~24cm,薹质脆嫩;基叶数为4~6片,抽墓鞍快,齐口花,薹叶小,薹和薹叶比例协调,净薹辜达到60%以上;节间疏,株型紧奏;根系发达,生长势旺盛,在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正常。

产量表现

产量稳定,播种至初收34天,夏季每666.7m2产1000~1500kg。

品质分析

菜薹纤维含量少(0.85 ),蛋白质含量较高(2.35 )。

抗性

耐热耐湿力强,耐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播期4月上旬至10月中旬,高温多雨季节宜直播,每666.7m2用种量0.4~0.5kg。播种后可用腐熟土杂肥覆盖确保全苗。用黑纱阿覆盖则效果更佳,但子叶出土后应立即揭开防止徒长 夏季抽薹前每日浇水三次;三叶期前后及时疏苗除草,苗距10~13cm 如要生产较粗大的菜薹产品,则在抽薹现蕾前必须再次把弱劣小苗问去,并结台除草,便通风透光。此时应及时追肥,每866.7m2。

2. 每次用量20~30kg复台肥和5~10kg尿素混合施用,施肥应注意避免肥料落在花蕾上造成烂蕾,每次间苗及施肥后都要迅速浇水。高温多雨季节注意防治黄曲条跳岬、斜纹夜蛾和白斑病;在春末和初赦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和病毒病。

湘椒30号(湘运2号)辣椒


品种名称湘椒30号(湘运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XS0092002

选育单位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辣椒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704A(不育系)为母本,6429(河南地方品种云丰椒中选育的优良株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晚熟,前期果从开花到采收约32天。株高67厘米,开展度69厘米70厘米,株型紧凑,生长势强。叶绿色,卵圆形,叶长10.2厘米,宽3.9厘米。第一花节位11~14节果实长牛角形,长18厘米,横径2.4厘米,果肉厚0.2厘米,果肩平,果表光滑,商品成熟果浅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平均单果重35克。肉质细软,辣味中等。种子扁平,卵圆形,金黄色,千粒重7克。

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在湖南省岳阳、常德、邵阳、衡阳、长沙等地试验示范,一般亩产2800公斤。

品质分析

果实维生素C含量149.3毫克/100克鲜重,全糖含量3.6%,辣椒素含量0.11%,干物质含量14.1%。

抗性

较抗疮痂病、炭疽病、疫病,耐病毒病。耐热、耐旱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沙地区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均可播种,亩用种量为50克,2~3月份假植一次。

2.4月中、下旬定植,参考株行距45厘米50厘米。

3.亩施粪肥4000公斤,饼肥100公斤,磷、钾肥各40公斤。

4.多雨时注意排水,忌连作,实行轮作,控制病害。

适宜地区
适宜湖南省辣椒种植地区种植。

湘椒2号(湘研3号)辣椒


品种名称湘椒2号(湘研3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2年

审(认)定情况199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8214为母本,8501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为微辣型中熟一代杂种。株高55cm左右,植株开展度65cm左右。株型紧凑、分枝多、节间短。叶为单生、互生、卵圆形,先端渐尖,叶绿色,长约9cm,宽4cm,第一花着生节位11~14节。果实牛角形,长16cm左右,横径4.5cm左右,肉厚0.4cm左右,2~3个心室。果肩平,果顶钝尖或微凹入。果面光亮,商品成熟果为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为鲜红色,平均单果重55g,最大单果重100g,果皮较簿、果肉厚、质脆、微辣、风味浓,品质上等,以鲜食为主。

品质分析

每100g鲜重含VC15Omg左右,可溶性糖含量约3.5%,辣椒素含量0.10%左右,干物质含量约10%。

栽培技术要点

1.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播种。长沙地区一般在12月份播种,温室或温床育苗,每666.7m2播种量为50~80g,2~3月份假植一次,4月定植,从定植到采收55天左右,前期果从开花到采收约25天。

2.本品种耐湿、耐热力强,耐寒力一般,不耐早,宜在远郊江河沿岸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地区作丰产栽培。

3.忌连作,每666.7m2栽2000~3000株,一般株距50cm、行距60cm。

4.本品种产量高,栽培地块应旌足基肥,666.7m2施猪粪5000kg,饼肥l00kg,磷、钾肥各50kg,定植后至开花前追2次稀猪粪水,第一批果坐稳后及每次采收后均需施追肥,采收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长沙地区处暑后可行漫灌。

5.苗期注意猝倒病、立枯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成株期注意病毒病、疮痴病、炭疽病、疫病和白绢病的防治。定植时还应注意防治地老虎,苗期和成株期防蚜虫的危害。开花结果期防治螨类、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危害。

适宜地区
宜在江河沿岸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地区作丰产栽培。

鄂红1号紫菜薹


品种名称鄂红1号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鄂审菜0012003

选育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610作母本,960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红菜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极早熟紫菜薹品种,从播种到始收50天左右,盛采期60~90天,元旦前采收完毕。田间生长势中等,株高40~50厘米,开展度70厘米左右,基生莲座叶7~9片。菜薹紫色少蜡粉,色泽较鲜艳,单薹重45~80克。薹叶3片左右,薹叶尖小;薹长25~45厘米,横径1.5~2.0厘米。

产量表现

19971999年在武汉、孝感、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地试验、试种,前期产量高,一般总产量1700~2000公斤。

抗性

耐热性强,较耐霜霉病,不抗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育苗。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播种,早播要盖遮阳网。出苗后酌情喷水。

2. 整地定植。选用前茬未种过白菜的地块,深沟高畦,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苗龄不超过25天,亩栽3000~3200株。

3. 田间管理及采收。定植返苗后一周内追施一次速效肥,封行前追施2~3次。薹长25~30厘米时采收,每采收2~3次后及时追施速效肥。全生育期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4. 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黄条跳甲、菜螟,大田期主要防治软腐病、霜霉病、黑斑病、蚜虫、菜螟、菜青虫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种植。

湘椒41号(雪峰椒2号)辣椒


品种名称湘椒41号(雪峰椒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4年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湘审椒2004005X

选育单位 湖南省瓜类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是以地方品种伏地尖为材料选育的自交系X1,父本是从色列引进的WP。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从定植到采收46天左右,前期果实从开花至采收约25天。株高45厘米左右,开展度60厘米6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分枝多;单叶,叶深绿色,第一花节位为11~13节;坐果性好,果实长牛角形,果长18厘米左右,果肩宽2.8厘米左右,果肉厚0.26厘米左右;果面光滑,果直或稍弯,商品成熟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成熟果平均单果重28克左右,肉软质脆,辣味适中。

产量表现

一般每亩产量250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

抽样测定,鲜果维生素C含量109.4毫克/100克鲜重,总糖含量40.33毫克/克鲜重,辣椒素含量0.18%,干物质含量8.78%。

抗性

耐寒、耐湿。抗疫病、炭疽病。

栽培技术要点

10月中旬至次年2月上旬均可播种,每亩用种量约50克,4月上中旬定植,参考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

适宜地区
适宜湖南省辣椒种植地区种植。

湘椒42号(红秀2002)


品种名称湘椒42号(红秀2002)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5年

审(认)定情况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湘审椒2005001

选育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浏阳市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AH-6AA-7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中熟杂交辣椒组合,从定植到采收约55天。株高84厘米左右,开展度9080厘米左右。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节间长,第一开花节位10节左右。座果性好,果实细羊角形,黄绿色,略弯,果皮微皱,单株结果80个左右,果长21厘米左右,果径1.7厘米左右,单果重15~20克,果实商品性好。辣味中等。种子金黄色,千粒重约6.8克。抗病性较强。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160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

品质检测: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91.20mg/100g鲜重,总糖34.1mg/g鲜重,干物质12.02%。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沙地区一般2月份播种,温室、温床或大棚育苗,每亩用种量50克左右。

2.4月中下旬定植,种植密度6055厘米,每亩栽2000~2200株,单株栽植。

3.施足基肥,定植至开花前施追肥2~3次,第一批果采摘后至封行前重施追肥一次,并进行培土,以后每采一批果均追肥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于湖南省山丘区种植。

湘椒43号(红秀2003)


品种名称湘椒43号(红秀2003)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5年

审(认)定情况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湘审椒2005002

选育单位 浏阳市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品种来源AE-6AA-7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中熟杂交辣椒组合,从定植到采收约55天。株高72厘米左右,开展度8570厘米左右。植株紧凑,生长势强,分枝多,节间短,第一开花节位12节左右。座果性好,单株结果90个左右,果实细羊角形,深绿色,顺直,果皮少皱,果长20厘米左右,果径1.5厘米左右,单果重15~18克,商品性好,辣味中等。种子金黄色,千粒重约6.8克。适应性较强。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180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

品质检测: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93.60mg/100g鲜重,总糖32.5mg/g鲜重,干物质12.09%,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沙地区一般2月份播种,温室、温床或大棚育苗,每亩用种量50克左右。

2.4月中下旬定植,种植密度6055厘米,每亩栽2000~2200株,单株栽植。

3.施足基肥,定植至开花前施追肥2~3次,第一批果采摘后至封行前重施追肥一次,并进行培土,以后每采一批果均追一次肥。

适宜地区
适宜于湖南省山丘区种植。

京冠红2号甘蓝


品种名称京冠红2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矮性种。叶数多且排列紧密,内叶桃红色,着色面积大,外叶蓝绿色,叶缘卷曲,褶皱细致。株型丰满,株高约9~11厘米。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兼具观赏及食用保健价值。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

色彩艳丽。耐冻,赏食兼用。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