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四九心-19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审(认)定年份1987年

审(认)定情况198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从四九菜心中经系统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中等,半直立生长。基生叶5~6片,倒卵形,叶淡绿色,叶柄短,薹叶4~6片,长卵形。商品菜萎高约20厘米,横径1.5~2.0厘米,菜薹节疏匀条,淡绿色,有光泽,重约40克,品质优良。生长迅速,生长期短。侧芽萌发力弱,以收主薹为主。根群发达。播种至初收33天,延续采收约10天。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1000~1500千克/亩。

抗性

耐热、耐湿能力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较耐霜霉病及菌核病。经台风暴雨后,受害轻,恢复生长快。

夏秋耐热、抗台风雨、度淡最优的当家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1. 在广州市于11月至第二年3月播种。一般于11月至12月及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苗期疏间苗1~2次,苗龄30~35天,幼苗具4~5叶即可移植。

2. 株行距13厘米17厘米。苗期和定植要求土壤肥力高,湿润。

3. 全期注意防治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和蚜虫等,生长中期注意防治霜霉病、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范围,适于广东省种植。

延伸阅读

特青迟心4号菜薹


品种名称特青迟心4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2005

选育单位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菜心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冬性较强,晚熟,从播种至初收50~55天。株型矮壮,株高30厘米,开展度34厘米。有基叶7~10片,叶片长卵形、深绿色、有光泽,叶柄较短;有薹叶6~8片,狭卵形,菜薹条匀、实心。主薹高20~24厘米,横径1.5~2.1厘米,薹色青绿,有光泽,单薹重50克左右。质脆嫩,风味好,纤维少,商品率高,适宜出口及市销。耐霜霉病。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1000~14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华南地区适播期为10月及翌年2月,直播,用种量为0.3~0.4千克/亩。播种后用遮阳网覆盖,3叶期前后及时间苗,定苗株距15~18厘米。整地时施足基肥,生长期勤施效肥,适时淋水,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防治黄曲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及蚜虫等病害。

适宜地区
长江以南地区均可栽培。

早优1号菜薹


品种名称早优1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型紧凑,叶片长卵形。叶色和薹色深绿具有光泽,菜薹光滑无蜡粉;菜薹匀称,大小适中,薹粗1.2~1.4cm,薹长20~24cm,薹质脆嫩;基叶数为4~6片,抽墓鞍快,齐口花,薹叶小,薹和薹叶比例协调,净薹辜达到60%以上;节间疏,株型紧奏;根系发达,生长势旺盛,在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正常。

产量表现

产量稳定,播种至初收34天,夏季每666.7m2产1000~1500kg。

品质分析

菜薹纤维含量少(0.85 ),蛋白质含量较高(2.35 )。

抗性

耐热耐湿力强,耐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播期4月上旬至10月中旬,高温多雨季节宜直播,每666.7m2用种量0.4~0.5kg。播种后可用腐熟土杂肥覆盖确保全苗。用黑纱阿覆盖则效果更佳,但子叶出土后应立即揭开防止徒长 夏季抽薹前每日浇水三次;三叶期前后及时疏苗除草,苗距10~13cm 如要生产较粗大的菜薹产品,则在抽薹现蕾前必须再次把弱劣小苗问去,并结台除草,便通风透光。此时应及时追肥,每866.7m2。

2. 每次用量20~30kg复台肥和5~10kg尿素混合施用,施肥应注意避免肥料落在花蕾上造成烂蕾,每次间苗及施肥后都要迅速浇水。高温多雨季节注意防治黄曲条跳岬、斜纹夜蛾和白斑病;在春末和初赦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和病毒病。

湘红菜薹2号


品种名称湘红菜薹2号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利用9417-2和9415-4组配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别名湘红2号,株高45厘米,开展度70厘米。基生叶披针形,约10片左右,红绿色,基部少叶翼,叶面有少量蜡粉,叶长45厘米、宽15.5厘米。菜薹皮紫红色,无或有少量蜡粉,薹长35厘米左右,横径2.0厘米左右;薹生叶3~5片,叶长22厘米、宽6.68厘米,紫色。单根菜薹鲜重50~70克。肥嫩,味甜,少粗纤维,风味浓,品质上等。菜薹含水量91%,每100克鲜样含蛋白质1.6毫克、胡萝卜素0.88毫克、尼克酸0.8毫克、抗坏血酸79毫克、钙135毫克、磷27毫克、铁1.3毫克。种子圆球形,紫黑色,千粒重2.3克左右。早中熟,从播种到始收60~65天。较耐热,耐寒,种子发芽和莲座叶生长适宜温度在20℃,菜薹生长适宜温度在5~15℃,植株耐0℃左右低温。中抗软腐病。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000~25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用种量50克/亩以内。

2. 苗龄25天左右定植,栽植密度4000~4500株/亩,行距40~50厘米、株距30厘米。

3. 忌连作,选择排灌水便利的壤土地种植。

4. 定植及管理同湘红1号,但由于生长势强,莲座期要控施氮肥,以防生长过旺,熟性推迟。

适宜地区
宜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作早中熟秋冬栽培,现已在湖南、湖北等地大面积种植。

黔油19号油菜


品种名称黔油1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6年

审(鉴)定情况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6002号

选育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用不育系98-116A作母本,恢复系ZW-4作父本组配的两系杂交油菜。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隐性核不育双低两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7.1天,与对照油研7号相当。株高192.5厘米,有效分枝高71.6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38.8个,角粒数18.5粒,千粒重3.7克,单株产量21.5克。苗期叶色浅绿色,叶片大而厚,叶柄较长。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度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47.69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8.74%,20042005年度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53.14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3.1%;两年平均亩产150.42公斤,比对照增产6.04%。两年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75%;20042005年度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1.9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3.1%,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数的60%。

栽培技术要点

1. 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上、中旬移栽;直播应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

2. 移栽种植密度为5000~7000株/亩,如直播密度应为8000~9000株/亩。

3. 合理施肥:亩施氮肥20~25公斤,氮:磷:钾=1:1:1.2的比例配合施用,同时应用农家肥1000公斤与复合肥一起作底肥,追肥应重施苗肥,根据苗势补追蕾苔肥。

4. 注意硼肥施用,每亩用硼沙0.5~1.0公斤作基肥或兑水作追肥施用,也可用0.3%的硼沙水溶液在苗期、蕾苔期花期进行根外喷施。

适宜地区
贵州省甘蓝型油菜种植区域。

新海丰19号辣椒


品种名称新海丰19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 syn. C. 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
品种来源由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育成的早熟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浅绿色羊角椒杂交一代,果型顺直美观,果面光滑有光泽,商品性好,果长24~30cm,果粗4cm左右,植株长势旺,株型紧凑,节间短,膨果速度快,连续座果能力强,单果重100克左右,抗逆性强,耐病,高产。

适宜地区
适宜保护地栽培。

湘红菜薹1号


品种名称湘红菜薹1号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现属于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别名湘红1号。株高20~30厘米,开展度55厘米左右。莲座叶7~8片,紫绿色,长卵形;基部有不规则叶翼,叶面光滑、无蜡粉。菜薹薹皮亮紫色,无蜡粉,薹长30厘米左右、横径1.5~2.0厘米;菜薹肥嫩,味甜,少粗纤维,风味浓,品质佳。极早熟,从播种到始采收45~50天。耐热,较耐旱,耐寒性一般。抗病性强,抗软腐病。

产量表现

早秋栽培产量约为1000千克/亩,秋冬栽培产量为1500~2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最适播种期为8月中下旬,用种量50克/亩。苗龄25天左右定植,栽植密度3500株/亩,行距40~50厘米、株距30厘米。

2. 忌连作,宜选择排灌水便利的壤土地种植。

3. 定植前施足基肥,定植后至采收前追施2次速效肥,以后每采收1次追施1次复合肥。薹长达30厘米左右时及时采收。主薹应在薹基部切断,不留桩,切口略倾斜。

4. 苗期注意防治猿叶虫,莲座叶期注意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和霜霉病,采收期注意防治软座腐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作极早熟、早熟秋冬栽培。

皖油19号油菜


品种名称皖油1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皖品审02070339

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用9012A9004配制而成的油菜杂交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半冬性,甘蓝型,幼苗半直立。生育期227天左右,株高160厘米左右。春前苗期生长相对缓慢,春后生长加快。结角密,种皮黑褐色。一般一次有效分枝8~10个,二次分枝7~8个,全株有效角果数420~500个,每角粒数19~23个,千粒重3.6克左右。

产量表现

19982000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182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8.98%;2000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0.3公斤,比对照增产5.5%。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3.88%,硫甙含量33.37微摩尔/克,含油量44.38%。

抗性

抗倒耐肥,抗(耐)病较强,丰产性和适应性较好。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播期比当发甘蓝型油菜正常播种早5天左右。移栽每亩0.8~1万株,直播每亩1.2~1.5万株。重施底肥,早追苗肥,增施磷、钾、硼肥。连片种植,单收单贮。

适宜地区
适宜安徽省油菜主产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皖核杂4号、9C24

鄂红2号紫菜薹


品种名称鄂红2号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鄂审菜0022003

选育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609作母本,961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红菜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紫菜薹品种,从播种到始收70天左右,盛采期80~120天。田间生长势强,株高50~55厘米,开展度70左右,基生莲座叶8~10片,叶柄、叶主脉紫红色。菜薹亮紫红色,无蜡粉,色泽鲜艳,单薹重50~90克。薹叶3片左右,薹叶尖圆,较长;薹长25~45厘米,横径1.5~2.0厘米。耐寒,抗病性较强。

产量表现

19971999年在武汉、孝感、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地试验、试种,前期产量高,一般总产量1500~2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育苗,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播种,早播要盖遮阳网。出苗后酌情喷水。

2. 整地定植,选用前茬未种过白菜的地块,深沟高畦,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苗龄不超过30天,亩栽2800~3000株。

3. 田间管理及采收,定植后一周内追施一次速效肥,封行前逐渐增大追肥浓度追施2~3次。薹长25~30厘米时采收,每采收2~3次后及时追施速效肥。全生育期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4. 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黄条跳甲、菜螟,大田期主要防治软腐病、霜霉病、黑斑病、蚜虫、菜螟、菜青虫等病虫。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种植。

早优2号菜薹


品种名称早优2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型紧凑,叶片长卵形。叶色和薹色深绿具有光泽,菜薹光滑无蜡粉;菜薹匀称,大小适中,薹粗1.2~1.4cm,薹长20~24cm,薹质脆嫩;基叶数为4~6片,抽墓鞍快,齐口花,薹叶小,薹和薹叶比例协调,净薹辜达到60%以上;节间疏,株型紧奏;根系发达,生长势旺盛,在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正常。

产量表现

产量稳定,播种至初收34天,夏季每666.7m2产1000~1500kg。

品质分析

菜薹纤维含量少(0.85 ),蛋白质含量较高(2.35 )。

抗性

耐热耐湿力强,耐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播期4月上旬至10月中旬,高温多雨季节宜直播,每666.7m2用种量0.4~0.5kg。播种后可用腐熟土杂肥覆盖确保全苗。用黑纱阿覆盖则效果更佳,但子叶出土后应立即揭开防止徒长 夏季抽薹前每日浇水三次;三叶期前后及时疏苗除草,苗距10~13cm 如要生产较粗大的菜薹产品,则在抽薹现蕾前必须再次把弱劣小苗问去,并结台除草,便通风透光。此时应及时追肥,每866.7m2。

2. 每次用量20~30kg复台肥和5~10kg尿素混合施用,施肥应注意避免肥料落在花蕾上造成烂蕾,每次间苗及施肥后都要迅速浇水。高温多雨季节注意防治黄曲条跳岬、斜纹夜蛾和白斑病;在春末和初赦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和病毒病。

湘椒16号(湘研19号)辣椒


品种名称湘椒16号(湘研19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259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004为母本,8217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母本9004是从伏地尖与祁阳牛角椒杂交后代中分离选育出的优良材料,父本8217是从长沙地方品种常德牛角椒中用单株选育法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的优良自交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从定植到采收48天左右,前期果实从开花到采收约22天。植株较矮,株高48cm,开展度58cm,分枝多,节间密,叶色深绿。第一花着生节位10~12节。果实长牛角形,纵径16.8cm,横径3.2m,肉厚0.29cm,2或3心室,果肩微凸,果顶钝尖;果长光滑无皱,果直,商品成熟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平均单果重33g,果皮中等厚,空腔小,适于贮运,肉软质脆,味辣;风味好,品质佳,座果率高,果实生长快,早期产量高且稳定,较耐寒、耐热。

栽培技术要点

1.北运基地可在8~9月播种,采用遮阳网覆盖育苗,长江流域春播在10月至12月底,温室或温床育苗,667平方米用种量50~80g,2~3片真叶时假植一次,10~12片叶时定植于大田。

2.宜选择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忌连作。

3.行距50cm,株距40cm。

4.施足基肥,667平方米施猪粪5000kg,饼肥150kg,磷、钾肥各100kg,定植后至开花前追肥2次,以10%的猪粪水为好,第一批果坐稳后,可在植株行间开沟穴施复合肥,667平方米用量10kg,每次采收后均施肥一次,以稀猪粪水加钾肥或复合肥为宜,不宜偏追氮肥。

5.由于该种早熟,座果率高,故应及时采摘,防止早衰。

适宜地区
适宜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冬季作北运菜栽培。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