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矮南1号

分类 瓜类-南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矮生,基部分出3~4条短茎,茎长21~32片厘米,单株叶片34片,叶柄长约50厘米,最大叶长宽为23厘米30厘米,叶脉处有白色斑块。单株平均有雌花8~18朵,雄花约18朵,花期集中。瓜呈柿饼形,纵径约8厘米,横径15厘米左右,单瓜重0.8~1.5公斤,瓜棱明显,嫩瓜皮色花绿,老熟瓜皮色棕黄,瓜肉厚约3厘米,肉质致密、味甜,品质中上。早熟性好,从播种至采收嫩瓜65~70天,采收老熟瓜需100天。亩产在300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一般在当地终霜前30天育苗,苗龄30天左右,断霜后立即移至露地。高垄栽培,覆盖地膜,以利于保水增温。行株距8070厘米;南方生长旺,行株距10090厘米。开花前连主茎在内留2~3条茎,摘掉过多侧枝。坐瓜后留2~3个瓜,多余的疏掉。

适宜地区 适于北京、山西、山东、河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早熟栽培。

精选阅读

之豇矮蔓1号豇豆


品种名称之豇矮蔓1号

分类 豆荚类-豇豆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矮蔓直立型豇豆品种,株高40厘米,分枝2~4条,主侧蔓均能结荚。节成性好,早株结荚平均8条以上。条荚粗壮,淡绿色,荚长35厘米左右,品质优,子粒红色。熟期与之豇28-2相似,始收期比美国无蔓豇提早7~10天。抗病毒病、锈病、煤霉病。产量比美国无蔓豇产量高。早熟,丰产,省架,适宜保护地栽培。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125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流域3~7月栽培,栽植行距5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2株。为防结荚后豆荚过重着地引起倒伏,可在栽培畦四周用围杆或绳索作简易防护。如遇不良生长环境,短缩蔓有可能无效伸长,可采用摘心方式控制。其他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同一般豇豆生产。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崇金1号南瓜


品种名称崇金1号

分类 瓜类-南瓜
审(认)定年份2006年

审(认)定情况2006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认定。

选育单位 上海市崇明县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
品种来源母本505,父本221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崇金1号植株矮生,早熟,全生育期85天,雌花开放至果实成熟35~38天。喜光,喜温,耐湿,但不耐高温。植株生长势强,主蔓长46~48cm,叶片较大,叶色浓绿。第1雌花着生在7~9节,以后每隔2~3节出现雌花。果实椭圆形,纵径24~25cm,横径16~18cm;果皮黄色;单果重2~3kg;瓜丝粗2.6mm,色泽黄色,口感脆嫩,成丝率26%~28%。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栽播种期为2月底至3月初,保护地早熟栽培可适当提前10~20天,秋栽播种期为8月中下旬。营养钵育苗,苗龄18~20天。

2. 施肥:定植前施足基肥,每667m2施有机肥2500kg,三元复合肥50kg。追肥应在幼果期进行,每667m2追施三元复合肥15kg。

3. 定植:幼苗2~3片真叶时定植,行距1.0~1.2m,株距0.5m,667m2栽植1200株左右。

4. 整枝:单蔓整枝,及时去除侧枝,开花早期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每株留1~2个瓜。

5. 病虫害防治:生长期注意及时灭蚜,防止病毒病发生,开花结果期需防治白粉病。

6. 采收:果实皮色转黄、硬度较高时即可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于春、秋露地栽培,还可用于保护地早熟栽培,667m2产量3000~4000kg,也可用作观赏植物栽培。

栗南瓜(笋瓜)1号


品种名称栗南瓜(笋瓜)1号

分类 瓜类-南瓜
选育单位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印度南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印度南瓜又称笋瓜、北瓜、玉瓜,植株生长旺盛,叶深绿色。果实扁圆形,横径17.7厘米,高11.3厘米,平均果重1.54千克。果皮深绿色,有辐射状浅绿色条斑。果肉浓黄色,肉厚、腔小,味面甜、有清香。喜冷凉,适宜于早春露地早熟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据在青岛地区观察,要使这种南瓜充分表现其优质特性,必须把雌花开花期安排在5月下旬,6月底果实开始成熟,为此需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1. 适时定植。要在断霜后及早定植,如能采用小拱棚覆盖,在断霜前定植,则效果尤佳。当苗龄30~35天、幼苗具4片真叶时移栽,一般按行距200厘米覆盖地膜,定植株距40厘米。

2. 单蔓整枝。及早抹除所有侧蔓,适宜坐瓜部位在12~15节,做到1株1瓜。坐瓜后及时疏花疏果,瓜前留6~8片功能叶及早摘心。

3. 供给充足肥水。宜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土地种植,施足基肥,起垄时先按行距开沟,并在沟中每667平方米施入50千克三元素复合肥,再浇水培土起垄、覆地膜。定植后开花前适当控制浇水,坐瓜后根据天气情况酌情浇水。

4. 病虫害也应当。注意蚜虫和白粉病防治。

5. 适时收获。一般在坐瓜后35天开始成熟,如果功能叶片正常,若在坐瓜后45~50天收获,则食味更佳。

适宜地区 适宜我国华北和东北各地栽培。华南秋冬季温暖地区,若平均温度在202℃的天数超过35天,则可行秋季栽培。

丰杂南瓜1号


品种名称丰杂南瓜1号

分类 瓜类-南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蒙认瓜2003010号

选育单位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关工委崔文学
品种来源母本:阿白9109,父本:阿白9012,均从1993年将收集的南瓜材料进行自交,到1998年已自交6代并将表现好的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阿白9109短蔓、无分枝、多籽。阿白9012生长势强、整齐度高、粒多、板大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02天,需活动积温2000℃。叶片肥厚,叶缘浅裂,叶色深绿,叶形掌状。植株生长整齐,分枝较少,结瓜部位适中。一般第一雌花着生在主蔓6~8节,以后每隔3~4节出现一杂雌花,雌雄同株异花,坐瓜习性好,易结瓜。瓜形扁圆,整齐一致,双瓜率高。瓜绿色,嫩瓜有10条白色条纹。单瓜重3.2公斤左右,单瓜种子260粒。种片雪白,横径12.5毫米,纵径27毫米,每亩白瓜籽产量97公斤,比对照桦南无权增产33.7%。

产量表现

19992000年经两年6点次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0公斤/亩,比对照桦南无权增产33.7%。20012002年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白瓜籽96.2公斤,比对照桦南无权增产33.65%。

抗性

耐低温、耐干旱,细菌性叶斑病、蔓枯病极轻,轻度感染白粉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择地势高或缓坡地,土质疏松、透气好的壤土,避免重迎茬。

2. 忌白浆地种植。

3. 东北地区在5月5~15日播种,株行距0.5米1.4米,每亩保苗1000株左右。大田直播采取催芽坐水种;刨坑种要刨长坑。留肩头,一侧点肥,一侧点籽,地膜覆盖更佳。

4. 对缺苗地块要及时补苗,采取一埯一株、一株一蔓、一蔓一瓜的生长方式。当第二杂雌花开放时,在清晨及时进行人工授粉,阴雨天授粉后要把雌花遮上,防止雨水冲掉花粉,做到早去根瓜,最好一瓜,最多两瓜。

5. 生长前期氮肥多些,后期磷、钾肥为主,亩施农家肥2~3吨,化肥35公斤。

6. 为防止早衰,每星期叶面喷施一次叶面肥(磷酸二氢钾0.3%~0.5%,尿素0.3%)和生长调节剂。

适宜地区 适宜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地区种植,需活动积温2000℃以上。

无蔓1号南瓜


品种名称无蔓1号

分类 瓜类-南瓜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无蔓丛生,生长势强,高约70厘米,株展90厘米,平均有6个分枝。叶着生于茎基部,约有60片,叶色绿,叶脉处有银灰色斑,最大叶片横径26厘米,纵径27厘米,叶柄长39厘米。瓜扁圆形,嫩时瓜皮墨绿,老熟后呈赭黄色,瓜面光滑,有较深的纵沟,老熟瓜平均重1.3公斤,横径18厘米,纵径约9厘米,瓜肉厚3厘米,肉色杏黄,接近瓜皮部分有绿边,肉质甘面,平均1株结3个老瓜。亩产老熟瓜3000~4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在太原地区4月下旬直播大田,经55天雌花开始开放,花后15天开始采摘重0.5公斤的嫩瓜,8月初成熟。适宜株行距80厘米80厘米,每亩种植1000株上下。

适宜地区 适于小拱棚及露地早熟栽培。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