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千叶红

分类 绿叶菜类-叶菾菜(叶甜菜)
学名Beta vulgaris L.var.Cicla Koch.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春社蔬菜科技研究开发中心
品种来源从地方品种中选出。

品种描述
植物学特征

茎短缩,营养生长期叶簇生。叶片肥大,紫红色,长卵圆形或卵圆形,叶面有皱褶,叶缘无缺刻。叶柄断面呈凹字状,肥厚、肉质、鲜红至紫红色。复总状花序,花白色。聚花果(内含种子2~3粒),千粒重100~160克。

生物学特性

2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湿润气候条件,较耐寒,也较耐热。种子在4~5℃时便可发芽,22~25℃时发芽良好,叶簇在日平均温度14~16℃时生长良好,属低温长日照作物。怕涝,适宜在肥沃疏松、通气性好、中性或弱碱性土壤中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多进行春季或秋季栽培。春季在终霜前后直播于露地,也可提前在保护地播种育苗,然后移栽;秋季于初霜前至少90天左右播种;冬春季也可进行保护地栽培。

2.种植行距26~33厘米,株距20~26厘米。

3.当植株长有7~8片叶时即可开始陆续剥叶(每次2~3片)供食。

适宜地区
南北各地均可栽培。

扩展阅读

上海尖叶红米苋


品种名称上海尖叶红米苋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上海市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高20.5厘米,开展度20.5厘米。全株有叶11片左右。叶呈长卵形,长12厘米左右,宽5厘米左右,先端钝尖凹陷,基部楔形,表面有光泽;全缘,紫红色,边缘绿色,绿边宽0.8厘米。叶柄红色带绿,长4厘米。侧枝生长势中等。品质中等,叶肉较厚。早熟,生长期40天左右开始采收嫩茎叶。耐热性中等。

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中旬播种。播种前整好地,每667平方米施基肥1500~2000千克。5月下旬开始采收,分2~3次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上海市及与其生态相似地区。

千禧1号白萝卜


品种名称千禧1号白萝卜

分类 根菜类-萝卜
学名Raphanus sativus L.

选育单位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白萝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从播种到收获60~65天。可春秋两季栽培。适应性广,耐病性强。叶色浓绿,叶丛半直立,较适宜密植。肉质根长圆锥形,须根少,根长40~45厘米,根径7~7.5厘米。单根重1千克左右。根出土部分浅绿色,入土部分白色。肉质细,脆嫩,品质好。糠心迟。适于鲜食和盐渍加工,品质佳。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8000~10000千克/亩。

抗性

抗病性强(抗病毒病、黄萎病等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

青岛市秋季栽培7月下旬至8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收获。春季栽培在4月末至5月上旬播种,6月末至7月上旬收获。栽植密度为行距55厘米,株距25~30厘米。适宜栽植密度3000~3500株/亩。

适宜地区
各地秋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应根据各地气候特点选择播种期,不要过早播种。

明日叶


品种名称明日叶

分类 绿叶菜类-明日叶
学名Angelica keiskei Koidzmi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原产于日本。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日本引进。

品种描述
别名

明日草、碱草、长寿草、八丈草、还阳草等。

科属

伞形科(Umbelliferae)。

植物学特征

茎直立,植株高大,株高可达2米,茎黄绿色或稍带红色,断面圆形,损伤后渗出黄色汁液。叶为二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具深裂刻。花序伞形,小花白色。双悬果,长卵圆形、片状、浅棕色、背面有3条纵果棱,千粒重4克左右。

生物学特性

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蔬菜。喜潮湿、冷凉气候条件,生长适宜温度为18~24℃。喜适光照。宜在肥沃、疏松、保水力强、排水良好、pH为中性的沙壤土中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明日叶适于春季和秋季栽培,也可进行保护地栽培。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定植行距66厘米左右,株距50厘米,夏季炎热时需用遮阳网遮阴。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当植株较繁茂时即可连续采摘叶片或嫩茎叶上市。

营养与食用

明日叶以叶片或嫩茎叶供食,因每100克鲜样含有锗460毫克/升,维生素B1272.5毫克/升和芸香苷等成分,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菌、抗溃疡、抗血栓、防癌、防爱滋病毒之功效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消费者瞩目。明日叶具有独特的芳香,可解鱼、肉的腥膻味,茎叶经水煮后可变得柔软可口。可炒食、煮食、炸食,汆汤或做成菜汁食用;也可将明日叶晒干研磨制成绿色粉末,用做汤料或泡茶做饮料。明日叶作为功效突出的保健蔬菜和少污染的清洁蔬菜将具有生产和市场发展的广阔前景。

适宜地区
日本已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台湾于十几年前引进,目前已有栽培面积450亩左右。我国内地近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尚无菜用商品化栽培。

红薯叶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红薯叶,拼音:hóngshǔyè

拉丁学名:

别称:白薯叶、甘薯叶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旋花科,亚科:

族:,属:

药用价值

味甘,性平。归大肠经。生津润燥、健脾宽肠、养血止血、通乳。

营养价值

红薯叶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降血糖、通便利尿、升血小板、止血、预防动脉硬化、阻止细胞癌变,催乳解毒,保护视力,预防夜盲的良好保健功能。

蒜茸红薯叶
原料:
红薯叶、大蒜、素油、精盐、黄酒、味精、鲜汤、麻油
做法:
1、将嫩红薯叶茎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后捞出用凉水冲凉,切成段。大蒜剥皮捣成茸。
2、炒锅置火上,放素油烧至四成热,放人大蒜茸炒出香味,加入嫩红薯叶茎翻炒,加入鲜汤、精盐、黄酒炒入味,加入味精、麻油,撒上剩余的蒜茸拌匀即成。

红薯叶图片

红蒌蒿


品种名称红蒌蒿

分类

品种描述
科属:菊科蒿属

特征特性:叶羽状5~7裂,茎节间紫色,香味浓,纤维多,产量低。

栽培技术要点:

1. 露地栽培。46月间种植,第二年春季3~5月收获。

2. 简易覆盖栽培。种植时间与露地栽培相同,惟春季为提早收获,用小拱棚,近地面薄膜覆盖进行生产。收获期提早15~30天。

3. 日光温室栽培。68月间栽植,元旦至春节收获。

4. 育苗。

(1) 种子繁殖。此种繁殖方式繁殖系数高,适于大面积生产。清明前后直至夏至育苗,可选用一般蔬菜苗床,因种子微小,应控制播种量,每克种子掺土5千克,拌匀,匀撒于苗床。苗床见干见湿为好。10天左右出苗后及时间苗,以培育壮苗。40天以后,苗高10厘米时以前述密度定植于大田。

(2) 扦插繁殖。定植前20~30天,剪取健壮枝条,剪成长10~15厘米的插条,下端剪成斜面。株行距10厘米见方。开沟正向斜插,插完浇一次透水,此后保持土壤湿润,待长出新芽,即可定植。也可掐取10~15厘米茎尖,摘掉下部的叶片,直接插于苗畦或穴盘中,苗龄20天左右。

(3) 分株繁殖。在离地面15~20厘米处剪去地上茎,然后将植株连根挖起,分割成几个单株,使每一分株均带有根系,栽植比扦插更易成活。

(4) 地下茎繁殖。可周年进行,将割去地上部的地下茎挖起,剪成4~6厘米长的段,按行距45厘米开沟,每隔30~45厘米平铺于种植沟中,覆土浇水。一般每667平方米需种根150千克。

(5) 整地、施肥、做畦。选择土地平整、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深翻土地20~30厘米,每667平方米施人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复合肥100千克,充分与土壤混合,一般做平畦,畦宽1.3~1.5米,长8~10米。

(6) 定植。蒌蒿定植的株行距以30~40厘米见方为宜,定植早的可以稀一些,定植晚,营养生长期短的可适当密一些。定植过密,茎秆细,影响质量,定植过稀,影响产量。

(7) 田间管理。萎蒿的田问管理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营养积累阶段,第二阶段为生产产品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目的是为了把光合产物更多地积累在地下茎中。第二阶段是把积累的营养变成产品,从而产生效益。

叶用黄麻


品种名称叶用黄麻

分类 绿叶菜类-叶用黄麻
学名Corchorus olitorius olitorius L.

品种来源原产地非洲。

品种描述
英文名

Jews-mallow

别名

埃及锦葵、埃及帝皇菜、莫洛海牙、长蒴黄麻等。

科属

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

植物学特征

茎直立,株高150~170厘米,分枝力强。叶互生,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叶缘具细锯齿,叶面有3条明显的基出叶脉,叶片基部两边各有一条2厘米长的暗红色短须。花小黄色,簇生于叶腋(叶节)一般1~2朵,完全花。果实为蒴果,长圆筒形,褐色,表面有纵向凹沟。种子小,青绿色至灰褐色,每果有种子150~250粒,千粒重1.6~1.8克。

生物学特性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高温、湿润气候条件。种子发茅适宜温度20~25℃,生长适宜温度20~30℃,能耐38℃高温,但不耐寒,16℃以下低温生长将停滞。属短日照作物。宜种植在富含有机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地块,因不耐涝,雨季时应注意及时排涝。

类型与品种

按茎秆的颜色,可将叶用黄麻分为绿色类型与红色类型两类,但植株性状无太大差异。

栽培技术要点

叶用黄麻需在无霜期栽培,多在春季断霜前后进行露地直播,也可提前30天左右在保护地育苗,当露地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定植,行距40~50厘米,株距15~20厘米,种植密度每亩为9000~10000株。株高30厘米时开始陆续采摘15厘米长的幼梢上市,此后每10~15天采收一次,直至秋末。

营养与食用

以嫩茎叶或嫩叶片供食,100克鲜样富含钙397.8毫克、钾561.8毫克、磷102.9毫克以及维生素C73.2毫克等,可作为补钙的食物来源。可炒食、凉拌、炸食(外裹面糊油炸),也可做汤或作火锅配料涮食。

适宜地区
近年多由泰国、日本等地引进长蒴黄麻新品系作为食用黄麻栽培,我国台湾于20世纪90年代中叶引进,目前已开始商品化生产,内地华北地区已有少量种植。

南北方均可露地栽培,北方地区可以在高温期种植,北方冬季生产比较困难一般温室生产只作提前或延后性栽培。

板叶荠菜


品种名称板叶荠菜

分类 绿叶菜类-荠菜
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


审(认)定年份1993年

审(认)定情况1993年通过上海市那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审(认)定编号沪农品认(1993)第044号

品种来源上海市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塌地,叶为羽状深裂,叶面平滑,叶色浅绿,叶18片左右,叶片大,肥厚,长10~13厘米,宽2.5~3.0厘米,开展度18~20厘米。生长期50天,较早熟,抗寒、耐热力均较强。但抽薹较早,宜秋栽,产量较高,品质鲜嫩,但香味淡。

产量表现

亩产2000~25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秋露地栽培。北方地区春季土壤化冻前后即可播种,秋季一般在立秋以后播种。

2. 露地根茬栽培。栽培方式与根茬菠菜相同,10月上旬播种,小苗越冬,第二年早春收获。也可以像菠菜进行埋头荠菜栽培。如果为了提早上市,还可以采取地膜天盖的方式栽培。

3. 大棚根茬栽培。10月播种,第二年2月下旬、3月上旬即可收获。也可以进行早春大棚栽培,头一年11月埋头或2月播种,3月底至4月上旬收获。

4. 冬季温室栽培。10月播种,元旦、春节期间收获。

5. 育苗。荠菜一般均采用直播的方式,但也可采取育苗移栽的方式,或直播畦剔苗移栽,通过移栽,植株大而整齐,易收获,易整理,易包装,产品标准化程度高,上市、流通容易。

6. 整地、施肥、做畦。选择杂草少、背风、向阳、平整、灌排容易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可获得优质、高产的产品。荠菜为小型叶菜类快熟蔬菜,每茬需肥量并不高,但最好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宜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复合肥100千克,充分与土壤混合,然后做成1.3米宽平畦,畦需平、细,不要有大坷垃。

7. 播种。有两种播种方式:

(1) 先浇水、后播种。适用于保护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属精细栽培,另外保护地湿度大,播后土表不易于,对出苗有利。先在整好的畦中浇上5~10厘米的水,水渗后即可播种,因荠菜种子细小,可掺上与之大小相当的细土均匀撒播。

(2) 先播种、后浇水。先将掺好细土的种子均匀播于畦面,然后镇压或用脚踩实,如果土壤较湿,最好第二天浇水,这样种子不易被冲走;如果土壤较干,播后浇水时,宜小水慢浇,以免把种子冲走。建议每667平方米播种量0.25千克左右。气候不适宜时播种量宜成倍增加,条件适宜时可适当减少其播种量。

8. 播后管理。播后出苗前,应保持土壤湿润,温度在20℃左右,以利出苗。

(1) 间苗、定苗与定植。条件适宜荠菜播种后4天左右出苗,因荠菜种子细小,播种时很难均匀,因此应及时间苗,当幼苗两片真叶时,可以开始间苗,5片左右真叶时可以移植或补苗,10片左右的幼苗即可上市,最后生产大株的,苗间距为10厘米左右见方。移栽定植的株行距也在10厘米左右。

(2) 除草。荠菜种子细小,前期生长较慢,很易被杂草所侵害,故而应及时除掉杂草,尤其保护地栽培。露地栽培可以考虑用除草剂进行除草。

(3) 水分管理。荠菜种子细小,根系浅,因此整个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但冬季保护地栽培应注意水分不宜过大,水分大,温度低,病害容易发生。

(4) 温度管理。露地栽培条件不可控制,宜选择适宜的季节种植;温室栽培温度应尽量保持在10~25℃范围,长时间5℃以下低温,会促使植株通过春化,而出现早期抽薹现象。

(5) 追肥。在底肥充足条件下,在荠菜生长的中后期,植株快速生长阶段,可追施速效氮肥1~2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左右。

9. 病虫害防治。荠菜的病害一般有病毒病、霜霉病、菌核病等,病毒病一般在高温干旱时容易发生,霜霉病、菌核病在湿度大时容易发生,北方保护地管理不当容易发生。容易发生的虫害有蚜虫、小菜蛾、黄条跳甲等。

营养与食用

1. 荠菜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较大多蔬菜为多,对机体有全面营养作用。其中以蛋白质、钙、维生素C的含量尤多。钙含量比其他蔬菜都高,还超过豆腐。蛋白质含量在叶菜、瓜菜中屈指可数。也含一定量的磷、铁、钾、钠、锰、硫胺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烟酸等。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相仿。氨基酸达11种之多。所以荠菜很鲜香(氨基酸经烹调后,能起类似味精、胡椒粉的作用),而含水量在叶类蔬菜中最低,吃一些荠菜就可以获得多种营养素。

2. 荠菜被誉为馅中之王,做馅最为鲜美,可做饺子、馄饨、包子等。荠菜也可用来炒食、凉拌或者做汤。

适宜地区
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均可栽培。

叶用甘薯


品种名称叶用甘薯

分类 薯芋类-叶用甘薯
学名Ipomoea batatas Lam

引种单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品种来源原产地热带美洲。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

品种描述
英文名

Sweet Potato

别名

白薯叶、地瓜叶、番薯叶、红薯叶等。

科属

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

植物学特征

直根系,有吸收根和贮藏根(即块根),叶用甘薯不以生产薯块为目标,一般薯块较小。茎多目匐生长或半直立,茎节易着生不定根,发枝力强。叶心脏形或鼻形,绿色、紫红色或黄绿色。芽梢及叶片比薯块用品种脆嫩,较少纤维。聚伞花序,花冠漏斗状,白色、淡红或紫色。蒴果,球形或扁球形,种子硬,淡褐色至深黑色,千粒重20克左右,北方一般不结子。

生物学特性

为多年生草本蔓生植物。喜温暖气候条件,耐热,茎叶生长适温为20~30℃,不耐霜冻。喜充足的光照。较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通气、排水良好、pH值6.0~7.0的沙质壤土种植为好。

类型与品种

按叶色不同将叶用甘薯分成绿色、黄绿色和紫红色三种类型。台湾多采用桃圆2号、台71号等品种,内地可采用由徐州甘薯研究所最近选育的品种。

营养价值
以山东红薯叶为样品,每100克鲜叶及叶柄中含水分85.34克,粗蛋白2.74克,粗纤维1.96克,维生素A5 58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14毫克,维生素B20.35毫克,维生素C86.3毫克,钾503毫克,钠19.6毫克,钙195毫克,镁61.1毫克,磷33.8毫克,铜0.4毫克,铁2.66毫克,锌0.3毫克,锰1.19毫克,锶0.83毫克,烟碱酸0.6毫克。

食疗与保健
甘薯叶性味甘平、无毒。风味有点似同属的蔬菜,但质地较为柔软。食用烹饪前,要把叶柄的外皮撕去,再炒或作汤,或凉拌。均宜配上蒜泥或蒜末以增加香味。

栽培技术要点

1. 叶用甘薯多采用扦插繁殖。

2. 露地需在无霜期内进行栽培,冬春季也可在保护地内生产(北方需适当加温),宜在保护地提前扦插育苗,但温度适宜季节也可直接扦插于大田。

3. 定植行距25厘米,株距20厘米。

4. 经40~45天后便可开始采收,此后每7~15天(春夏季)或20~30天(秋冬季)收获一次。

5. 一般以割取长约15厘米的芽梢品质最佳。

营养与食用

以幼梢或嫩叶片供食。是人体所需维生素B2(0.35毫克/100克鲜样)、维生素A(5580国际单位/100克鲜样)、蛋白质和铁、钙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可凉拌、炒食、做汤或涮食作火锅配菜。

适宜地区
我国南北各地广泛分布。民间早有食用其嫩茎叶的习惯,但多采自薯块生产田,近年台湾已进行菜用甘薯商品化生产,广东、北京等地也开始进行栽培。

皱叶留兰香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皱叶留兰香,拼音:zhòuyèliúlánxiāng

拉丁学名:MenthacrispataSchrad.exWilld.

别称:绿薄荷、香薄荷、荷兰薄荷、青薄荷、香花菜、鱼香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亚目:

科:唇形科,亚科:野芝麻亚科

族:塔花族,属:薄荷属

形态特征

皱叶留兰香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可达60厘米,叶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锐齿,坚纸质,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轮伞花序在茎及分枝顶端密集成穗状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钟形,萼齿三角状披针形,边缘具缘毛,果时稍靠合。花冠淡紫或白色,裂片近等大,花丝丝状,花柱伸出,花盘平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珠状三稜形茶褐色顶端圆。

生长习性

皱叶留兰香原产欧洲,喜温暖湿润气候,既耐热,又耐寒,但不耐涝,生长适温20-25℃。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但以沙质壤土为好。

药用价值

皱叶留兰香嫩枝、叶常作香料食用。

皱叶留兰香图片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