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绿宝石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1999003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a6-1-1与a2-1杂交配组成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绿宝石苦瓜为杂交一代苦瓜组合。早熟,播种至初收春植75~90天,秋植45~50天。果中长圆锥形,浅绿色有光泽,瓜长约25厘米,横径6.2厘米,肉厚1.1厘米,单瓜重0.3~0.4公斤。苦味适中,品质优,裂果少。田间表现较耐炭疽病和白粉病。


产量表现

1998年参加省区试,前期和全期亩产分别为378.7公斤和1688.68公斤,名列第二,比对照种穗新二号增产40.9%和45.09%,全期增产达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春、夏植15月下旬,秋植7月下旬至8月,播种前一般采用50~55℃温水浸种催芽,春季12月播种,宜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育苗,34月及秋季可催芽后直播。

2. 亩植1600~2000株,畦宽(包沟)1.7米,双行植,春植株距30~40厘米,穴种2株,秋植25~35厘米,搭成人字架或双排企竹。

3. 施足基肥,起畦时每亩施腐熟土杂肥2000公斤和磷肥20~30公斤,结果期追施重肥,每采收1~2次追施复合肥20公斤。
4. 对病虫害采用综合防治,其中炭疽病采用施宝功1000~1500倍液喷洒有特效。

适宜地区 适宜广东等地种植。

延伸阅读

京丹绿宝石番茄


品种名称京丹绿宝石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京丹绿宝石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2001年选育的特色番茄一代杂交种,是保护地特菜生产中的珍稀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中熟。主茎7~8片叶着生第一花序,总状及复总状花序,坐果良好,果实圆形及高圆形,未成熟果有浅绿果肩,成熟果绿色透亮似绿宝石。每株留3~4穗果,圆形果,单果重30克左右,果味酸甜浓郁,口感好,是特色番茄中的珍稀品种。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500~3000千克/亩,长季节周年培产量可达10000千克/亩以上。

抗性

高抗病毒病和叶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

与普通大宗番茄品种基本相同,但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等保护地条件下周年栽培、供应才能充分发挥特色品种的优势,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以北京地区为例,京丹绿宝石的周年栽培技术要点为:

1.茬口与生育期安排

(1)冬春茬口:采用节能型日光温室和现代化连栋温室的设施条件较为适宜。播种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苗龄55~65天,翌年2月中旬定植,4月中旬开始采收。根据下茬农时安排,拉秧期6月下旬或7月中旬,一般每株留6~8穗果,采收期为75天或90天。

(2)春茬:一般使用单层覆盖的普通塑料大棚,也称为冷棚。播种期在1月中下旬,苗龄55-65天,3月25日左右定植,5月中旬开始采收。每株留4~5穗果,采收期50~60天,7月初或7月中旬拉秧。春棚种植番茄,育苗期间要在保温条件较好的日光温室或加温温室中进行。

(3)秋茬:设施条件与春茬使用的普通塑料大棚相同。播种期在6月中旬至7月初,苗龄25天左右。每株留4穗果,9月中旬或10月初开始采收。10月底或11月初霜冻到来前及时拉秧。

(4)秋延后:秋延后栽培使用的设施条件是普通日光温室或节能日光温室。播种期在7月中旬,苗龄25天左右,8月10日定植。每株留5~7穗果,10月底开始采收。视温室保温性能决定拉秧时间,一般在12月中下旬或元旦前后。

(5)长季节高架栽培:长季节高架番茄可以周年生长,对设施条件要求较高,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现代化连栋加温温室适合长季节高架栽培番茄。播种期在7月中旬,苗龄25天左右。11月中旬开始采收,每株留20多穗果,采收期可长达8~9个月。

2.播种量与种植密度。不同茬口、不同栽培方式的生育期长短差别较大,种植的密度也大不相同。

(1)播种量:京丹绿宝石的种子千粒重为2.8克。春、秋塑料大棚栽培,生长期短,植株高度有限,种植密度较高,每亩用种15克;秋延后和长季节栽培,生长期长,植株高大,种植密度低,每亩用种10克。

(2)种植密度:①春、秋季塑料大棚每株留4-5穗果,每亩栽植3300-3600株。②秋延后日光温室:每株留5~7穗果,每亩栽植3000株。③日光温室、连栋温室长季节栽培:每株留8~10穗果,每亩栽植2500~3000株;每株留10~15穗果,每亩栽植2200-2500株;每株留15穗果以上,每亩栽植2000~2200株(单干整枝)或1000株(双干整枝)。

3.保果措施。虽然京丹绿宝石属于樱桃番茄类型,坐果习性良好,但是为了保证坐果整齐,果实大小均匀一致,最好采用2,4-D或番茄灵等喷(蘸)花。使用的浓度要随气温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即在外界气温低时,选用说明书上指出的较高的浓度;而当外界气温高时,则应选择说明书中指出的低浓度,否则易出现药害。

4.水肥管理。多施优质有机肥很重要,一般每亩施5000~8000千克优质腐熟有机肥作底肥。苗期及定植后的管理与普通番茄品种相同。1~3穗果采收前,一般不追施化肥。第3穗果采收完后可适当追施化肥。从盛花期开始,结合防病每7-10天喷施一次钾宝、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喷施浓度0.3~0.5%。只要植株生长正常,叶片不显缺水,就可以不浇水,此方法可以提高果实的含糖量和口感风味。进入采收期,土壤要保持潮润,要浇小水或采取滴灌控制浇水量,以防止和减少裂果,切忌忽干忽湿和大水漫灌。

5.适时采收。虽然果实成熟时仍然为绿色,但是与未成熟时果实的绿颜色有明显不同。未成熟果表现为生绿或闷绿;而果实成熟后的绿色,则显出透亮,犹如绿宝石晶莹碧绿或微显黄绿。果实转熟时,用手轻轻挤捏,感觉有弹性或稍稍变软,此时恰是采摘适期。采摘时,最好连果蒂一起剪摘。但是与果蒂连接的果梗保留的越短就越不易刺伤其他果实。一般不提倡成穗采摘。

适宜地区
适应性强,适宜北京等地春、秋季大棚、日光温室栽培。

苦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苦瓜,拼音:kǔguā

拉丁学名:MomordicacharantiaL.

别称:凉瓜、癞葡萄、锦荔枝、癞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葫芦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

族:南瓜族,属:苦瓜属

形态特征

苦瓜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多分枝;茎、枝被柔毛。卷须纤细,不分歧。叶柄细长;叶片膜质,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叶脉掌状。雌雄同株。雄花花梗纤细,被微柔毛;苞片绿色,稍有缘毛;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被白色柔毛;花冠黄色,裂片被柔毛;雄蕊离生。雌花单生,花梗被微柔毛;子房纺锤形,柱头膨大。果实纺锤形或圆柱形,多瘤皱,成熟后橙黄色。种子长圆形,两面有刻纹。花、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

原产东印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耐热而不耐寒,喜光不耐荫,喜湿而怕雨涝,一般以在肥沃疏松,保土保肥力强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产量高。

药用价值

苦瓜根、藤、叶及果实:苦,寒。清热解毒,明目。用于中暑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

苦瓜图片

绿宝70天菜心


品种名称绿宝70天菜心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于1994年育成的菜心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高33厘米,开展度32厘米。有基叶7~9片,叶片长卵形,叶片长18厘米、宽10厘米,深绿色,叶柄长10厘米;有薹叶6~7片,近柳叶形。主薹高22~26厘米、横径1.5~1.8厘米,青绿色,菜薹节疏条匀,具光泽,单薹重约45克。中晚熟,从播种至初收39~45天,可延续采收10天,以收主薹为主。薹质脆嫩,纤维少,品质优,适宜市销和出口,齐口花(菜薹高至叶的先端)、净菜率高达60%以上,耐病毒病。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1000~15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华南地区适播期为911月及翌年2月下旬至3月,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用种量400~500克/亩,播后用遮阳网覆盖以利于出苗,出苗后迅速揭网防止徒长。育苗移栽需苗龄18~20天、幼苗具3~4片真叶时定植。该品种苗期生长较慢,中后期生长较快,较耐肥,对肥水需求量大,宜施足基肥。生长期间及时追肥,追肥早期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中后期配合增施磷钾肥,以提高菜薹产量和品质,施肥时应避免肥料落在花蕾上造成烂蕾。注意及时淋水,保持畦面湿润。苗期注意防治黄曲条跳甲,中后期注意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等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

春帅苦瓜


品种名称春帅

分类 瓜类-苦瓜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所兴蔬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ZG008,父本G04-4。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春帅为早熟品种,播种至始收75天左右;植株蔓生,生长势中等,分枝力强,节间较短,蔓长3.5m左右,主、侧蔓均可结瓜,第1雌花节位第10~12节;果实长圆筒形,果皮白色,半突瘤,果长28~30cm,横径5.0cm,肉厚0.85cm,味苦,单果质量400g左右;对白粉病和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长沙海参苦瓜,一般每667m2产量3400kg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长沙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2月中旬播种,早春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秋延后栽培5月中旬播种。采用温汤浸种,浸泡4~5小时后置于30℃恒温箱中催芽,待种子破嘴后播于苗床中,并覆膜保温、保湿,当有两片真叶露出时将幼苗分苗到营养钵中。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向阳的地块,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500kg、三元复合肥100kg、饼肥100kg,幼苗4~5片真叶时定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株距35cm,行距180cm,及时引蔓,摘除侧蔓,开花坐果后及时追肥,雌花开放后18天即可采收。注意防治白粉病、疫病、蚜虫、瓜实蝇、瓜绢螟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于长江流域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苦瓜疫病


病害中文名: 苦瓜疫病
病害英文名: Balsam pear Phytophthora bligh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甜瓜疫霉
病原学名: 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甜瓜疫霉
病原介绍: 病菌的白色霉层是它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简单,与菌丝无明显分化,宽1.5~3.0m,长的可达100m。孢子囊无色,卵圆形或广卵圆形,其大小差异很大,人工培养的约为17.3~5213.8~27m,病瓜上产生的孢子囊较大,约为69.5~89.228.6~42.8m,顶部突出扁平,高约2微米。卵孢子球形,淡黄色,表面较平滑,直径10.7~35.m。此外病菌还可产生淡黄色近球形的厚壁孢子。病菌生长发育要求高湿度和28~30℃较高的温度。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苦瓜
寄主英文名: bitter gourd
侵染部位: 叶
症状图:


病害症状: 苦瓜疫病多在开花以前显症。叶片染病先失去光泽 , 后呈水烫状萎凋下垂。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 , 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上述症状早、晚尚能恢复 , 病情严重时则不能复原。仔细观察植株基部变为水渍状发软 , 湿度大时可见病部长出很薄的一层白霉 , 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组织遗留在土中越冬 , 翌年菌丝或卵孢子遇水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 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甜瓜上萌发芽管 , 产生附着器和侵入丝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 , 遇高温高湿条件 2~3 天出现病斑 , 其上产生大量孢子囊 , 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 , 进行多次重复侵染。病菌以两种方式产生孢子囊 : 一是从气孔抽出较短的菌丝状孢子囊梗 , 顶端形成孢子囊。二是由气孔抽出菌丝 , 菌丝分枝 , 在分枝上长出菌丝状孢子囊硬 , 顶端形成孢子囊 ,48 、 72 、 96 小时后平均每 1㎝ 叶片两面产生孢子囊数量分别为 24.2 、 95.3、254.8 个 , 接菌后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在叶面上静止 2 小时后萌发或孢子囊直接萌发长出芽管 , 开始从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 , 菌丝在叶片细胞间和细胞内扩散 , 也有从气孔伸出菌丝 , 再从气孔侵入或在叶面上扩展蔓延 , 经几天潜育即显症。甜瓜疫病发生轻重与当年 雨季到来迟早、气温高低、雨日多少、雨量大小有关。发病早气温高的年份 , 病害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 , 遇有大暴雨迅速扩展蔓延或造成流行。生产上与瓜类作物连作、采用平畦栽培易发病 , 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选用江门大顶、英引苦瓜、夏雷苦瓜等耐高温高湿品种 , 可减轻发病。(2) 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洒 72% 锰锌?霜脲 ( 克露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70% 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 每 667 ㎡ 喷对 好的药液 5OL,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视病情防治 2~3 次。此外在栽植前用 40% 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1Okg 与 100 kg 细土拌匀进行穴施 , 对预防疫病发生有长久效果。生产上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 可改用60% 氟吗?锰锌 ( 灭克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 68.25% 凡杀同?代森锰锌 ( 易保 ) 水分散粒剂 1500倍液、 69% 锰锌?烯酷 ( 安克锰锌 ) 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700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苦瓜疫病多在开花以前显症。叶片染病先失去光泽 , 后呈水烫状萎凋下垂。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 , 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上述症状早、晚尚能恢复 , 病情严重时则不能复原。仔细观察植株基部变为水渍状发软 , 湿度大时可见病部长出很薄的一层白霉 , 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 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 异名 P.drechsleri Tuckel, 称甜瓜疫霉和掘氏疫霉 , 属卵菌。甜瓜疫霉在 PDA 上培养 , 菌丛呈灰白色 , 稀疏 , 菌丝无隔透明 , 直径 4~7( m), 后期菌丝产生不规则形的肿胀或结节状突起 , 一般不产生孢子囊。在 V8 汁培养基上 , 菌丛近白色 , 稀疏 , 产生孢子囊 , 孢子囊下部圆形 , 乳突不明显 , 有时也可看到少量孢子囊的乳突较高 , 可达 4m , 大小 43~69 19~36( m), 新的孢子囊自前一个孢子囊中伸出 , 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 , 自孢子囊的乳突逸出 ; 藏卵器近球形 , 直径 18~31( m), 无色 , 雄器围生 ; 卵孢子球形 , 淡黄色 , 表面光滑 ,16~28( m)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组织遗留在土中越冬 , 翌年菌丝或卵孢子遇水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 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甜瓜上萌发芽管 , 产生附着器和侵入丝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 , 遇高温高湿条件 2~3 天出现病斑 , 其上产生大量孢子囊 , 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 , 进行多次重复侵染。病菌以两种方式产生孢子囊 : 一是从气孔抽出较短的菌丝状孢子囊梗 , 顶端形成孢子囊。二是由气孔抽出菌丝 , 菌丝分枝 , 在分枝上长出菌丝状孢子囊硬 , 顶端形成孢子囊 ,48 、 72 、 96 小时后平均每 1㎝ 叶片两面产生孢子囊数量分别为 24.2 、 95.3、254.8 个 , 接菌后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在叶面上静止 2 小时后萌发或孢子囊直接萌发长出芽管 , 开始从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 , 菌丝在叶片细胞间和细胞内扩散 , 也有从气孔伸出菌丝 , 再从气孔侵入或在叶面上扩展蔓延 , 经几天潜育即显症。甜瓜疫病发生轻重与当年 雨季到来迟早、气温高低、雨日多少、雨量大小有关。发病早气温高的年份 , 病害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 , 遇有大暴雨迅速扩展蔓延或造成流行。生产上与瓜类作物连作、采用平畦栽培易发病 , 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 选用江门大顶、英引苦瓜、夏雷苦瓜等耐高温高湿品种 , 可减轻发病。(2) 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洒 72% 锰锌?霜脲 ( 克露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70% 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 每 667 ㎡ 喷对 好的药液 5OL,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视病情防治 2~3 次。此外在栽植前用 40% 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1Okg 与 100 kg 细土拌匀进行穴施 , 对预防疫病发生有长久效果。生产上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 可改用60% 氟吗?锰锌 ( 灭克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 68.25% 凡杀同?代森锰锌 ( 易保 ) 水分散粒剂 1500倍液、 69% 锰锌?烯酷 ( 安克锰锌 ) 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700倍液。

碧绿苦瓜


品种名称碧绿苦瓜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111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碧绿苦瓜的母本是从穗新1号中选育出来的强雌株系7-1-10-2-1-10,父本是从槟城苦瓜中选出的自交系槟选3-0-1-1-10。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植株生长较旺盛,分枝性较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14~16节。果实长圆锥形,长24~28厘米,横径6.3厘米,早果质量290克。果实肩平、肉厚,皮色碧绿有光泽,条瘤粗直,瓜形美观,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

667平方米产量约3500千克。

抗性

耐寒性较强,耐白粉病、炭疽病,中抗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东地区春季栽培适宜播种期为12月至翌年3月,宜采用育苗移植或催芽直播,早播要注意防寒。

2. 秋季栽培宜在7-8月直播,播种量为667平方米0.4~0.5千克。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为非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3. 施足基肥,结果期重施追肥。该品种雌性强,雄花少,早春栽培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增加坐果。

4. 当开花坐果过早过多时,应适当疏花。

5. 一般开花后14~20天为商品瓜的适宜采收期,应及时采收。

6. 注意对枯萎病、白粉病、瓜实蝇等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引种需先试种。

早绿苦瓜


品种名称早绿苦瓜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3001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早绿苦瓜是以主蔓结果性良好、果色油光亮泽的强雌株系812为母本,以长势旺盛、耐热性强、果型粗大、商品性好的中熟自交系948为父本配制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强,单株结果力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18节。果实浅绿色,有光泽,长圆锥形,长27.0厘米,横径6.3厘米,单果质量380克,果肉较厚,商品性好,前期产量高且集中,早熟性突出。

产量表现

667平方米产量3500~4000千克。

抗性

田间表现耐寒、耐热、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东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2月至翌年3月或7月下旬至8月上旬。

2. 春季栽培宜采用育苗移植,早播时要注意防寒。

3.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为非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4. 施足基肥,结果期重施追肥。

5. 该品种雌性强,坐果早,应尽早摘除第一瓜,摘除主蔓100厘米以下所有侧蔓,以保证植株生长健壮旺盛。

6. 一般开花后15~18天为商品瓜的适宜采收期,应及时采收,以保证品质和增加坐果。

7. 注意对枯萎病、白粉病、瓜实蝇等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引种需先试种。

文章推荐